国产三大件不行,应该克服核心技术?
确实要克服核心技术,这样才能够让国产的产品变得更加的强大,销量也能够得到提高
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造成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背景,也有政策导向的问题;既有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有认识和理念上的误区,但主要是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和政策环境。
(一)市场体制不完善,没有形成有效推进自主创新的体制和制度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没有形成公平竞争和讲究诚信的市场环境。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尚不完善,尚未建立起有利于自主知识产权产生和转移的法制环境。整个社会缺乏创新的文化氛围,培育创新人才和创新精神,尊重个性、恪守诚信、公平竞争、激励探索、提倡冒尖、宽容失败的良好的创新文化和创新环境还没有形成。
(二)政府作用和政策没有发挥好,有时甚至成为自主创新的障碍
虽然全国上下普遍重视和强调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但有些地方和部门并没有把技术进步和创新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
1.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一直是我国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症结。虽然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20多年,科研力量的主体已经进入国民经济主战场,但是高层次的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体制问题,深层次的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机制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与科技相互促进的新型的科技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有待于建立和完善。
2.政府在产业发展中职能越位和缺位的现象并存。目前,各级政府仍然管了许多不应该管又管不好的事,而不少应该由政府管理的事却没有管好。政府在产业发展中职能越位和缺位的现象并存,制约了产业和企业的创新能力。职能越位表现在政府(主要是地方政府)部门过多地运用行政权力,干预企业经营活动,使市场机制发生扭曲,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创新环境;职能缺位则表现在政府对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缺乏统一规划,对支持产业创新的政策缺乏系统研究,对产业创新提供服务的功能弱化等。
3.相关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缺乏协调机制,影响了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产业的发展。在宏观管理体制上尚未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决策体制和组织机制,体制分割已严重地影响到国家统一意志的达成和重大技术创新活动的有效组织,明显地削弱了国家科技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协同集成能力,特别是长期以来条块分立、相互封闭的行政管理格局始终未能得到根本解决。在决策体制上,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难以在国家整体目标上形成一致和分工合作的机制,存在着以部门利益代替国家利益的倾向。决策权与责任不对等,没有形成与事权相一致的责任追究制度。在资源配置上,竞相争取财政资金,按各自的条条块块分配,造成在很多领域国家资金的重复配置和浪费。在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上,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投资政策、贸易政策、消费政策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衔接,甚至存在着相互矛盾和抵触的现象。与许多国家相比,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的最大问题不是过于集中,而是比较分散。例如,软件产业管理体系涉及多个部委,使权力和资源相对分散,增加了相互协调、配合的难度,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相关扶持政策的落实力度。
4.国家对一些重要产业缺乏对自主创新的总体部署和有效安排。部分战略性产业发展未能妥善处理好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难以形成统一的战略部署,也难以形成完整的创新链条。同时,共性技术的研发问题很突出,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不够。
5.现行政策体系与支持自主创新导向不协调。我国产业创新的体制、机制还很不完善,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受到很大制约。现行的政策体系,基本上以支持GDP增长为主,缺乏支持自主创新的明晰导向。特别是,有些政府部门把有限的资源用于规模扩张、增长速度,实际操作中对自主创新是抑制性的,对技术引进却是鼓励性的。主要表现是:政策体系结构不够合理;政策设计缺乏公平性;政策制订缺乏适应形势变化的调整机制;部分政策目标支持创新的导向不明确。
6.政府资金投入使用效率不高,重复浪费严重。目前,管理科研经费的部门主要有发改委、科技部、科学院、教育部、基金委以及一些相关部委,但部门间协调不够,导致科研经费不能合理、有效地使用。各方面科技力量自成体系、分散重复,宏观统筹协调能力薄弱,科技资源配置分散重复,整体运行效率不高。一方面是资源不足,另一方面又是资源的重复,浪费非常严重①。例如,某种卫星接收站,美国只建设了16座就足够使用,而中国两年前就已有30座,仅北京就有8座,今后还可能再建50座。在发达国家,大型科学实验设备利用率比中国高5倍到6倍。由于多头管理,部门分割、行业分割、条块分割严重,科技资源配置方式、评价制度等不能适应科技发展新形势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
(三)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创新的动力机制有待完善
我国企业研发机构数量较少,研发能力不足。在“产学研”结合中,企业基本处于从属地位。企业普遍重生产轻研究开发,重引进轻消化吸收,重模仿轻创新,创新层次低,高端发明少。很多企业处在有“制造”无“创造”、有“产权”无“知识”的状态,一些企业甚至靠仿造和假冒生存②。
我国还没有形成真正能保护企业家利润动机的机制和规则。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制度和利益机制不健全,导致生产经营中的短期行为。重当前、轻长远,缺乏通过自主创新做强做大企业并实现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四)大学和科研院所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机制不健全
目前,大学的科研力量还比较分散,科研工作缺少长期、持续发展的综合目标;科研规划与重点项目的整合程度不高,难以实现科技资源和成果共享,低水平重复的现象还时有所见;大学现有技术创新平台的综合性、交叉性、集成性以及国际化程度普遍较低,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得不到强有力的投入和支持,科学研究、学科发展缺乏核心竞争能力;科研成果转化的资金匮乏,只有不到10%的科研成果或专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③。多年来,科研机构的研究开发活动,存在着单纯的技术导向倾向,注重技术参数、指标的先进性,但对市场需求和规律缺乏把握,其成果往往不具有市场能力。1999年开始的科研院所转制的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生存压力,有些科研院所转制后科技活动的规模和水平出现较大下滑,短期行为严重,主要集中搞一些“短平快”的项目,忽视对基础性、共性技术的研究,影响发展后劲。
(五)学术腐败严重
社会上的过度追求名利和浮躁之风,也对科学界造成冲击。近年来,腐败和造假行为已经蔓延到教育界和学术界。一些人急功近利,科研成果粗制滥造,不顾科研工作的职业操守,弄虚作假,欺骗社会大众。学术腐败猖獗不仅是学者个人道德问题,更是一个社会转型时期的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
中国目前还未掌握的核心技术有哪些
美国掌握的技术中国没掌握的如下:
1.化妆品(配方)
目前,高端护肤品市场九成以上被外资品牌所占据,国产品牌尽管在近年强势发力,但只能停留在大众市场。而化妆品企业的研发,主要是基于原料厂商提供的建议配方进行应用性研究,以及消费者试用及评价的工作。但在这些方面,中国内资品牌依然十分欠缺。
2.跑鞋(减震系统)
对于跑步爱好者来说,一双高性能的跑鞋十分重要。但遗憾的是,很少会有消费者选择购买国产品牌的专业跑鞋。专业的跑鞋品牌SAUCONY拥有的GRID减震系统,被认为是全球惟一能够同时提供缓震和稳定功能的中底技术系统,它可以提高运动鞋的稳定与缓震性能。而目前国产品牌还没有突破这一核心技术。
3.手机系统(安卓、iOS)
上述这两大手机系统,目前核心技术开发都属于国外,其中安卓系统是以Linux为基础的开源移动设备操作系统,主要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由Google成立的Open Handset Alliance(OHA,开放手持设备联盟)持续领导与开发中,而iOS系统则是由苹果公司开发的移动操作系统,专用于系列的苹果品牌的数码。
4.工业制造(数控机床)
作为中国传统工业的重要助推器,高档数控机床的自主化问题一直扼制着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据相关人士透露,“大而不强”是中国制造业的现实。我国数控机床目前还是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高端数控机床主要依赖于进口。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所需要的80%高端数控机床是要从国外进口的。
5.医疗设备(CT)
就医疗设备而言,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2014年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国产医疗设备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我国正在使用的高端医疗器械中,80%的CT、中高档监视仪,85%的检验仪器,90%的超声波仪器、磁共振设备、心电图机都是外国品牌。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医疗器械行业,CT、DR的管球技术垄断在业内尽人皆知。CT、DR的管球,是产生X线、进行扫描诊断的核心器件,是CT、DR器械的“心脏”,而管球的研发生产技术一直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数十年间,国内企业曾有尝试研发的,但因为外资的专利技术垄断捆缚我国科研机构手脚,知识产权屏障束缚CT、DR球管技术的研发突破。目前,全国的医疗单位全部依赖外资企业的进口才能获得管球,才能使用CT和DR。
6.汽车(发动机、电喷系统)
核心技术的缺失在汽车行业尤为明显。
为什么中国的自主汽车产业强大不起来?
简单的讲就是缺乏核心技术,像汽车平台,发动机,变速箱以及电控系统;企业的造车理念不好,太功利化了,只想多多的挣钱,没有那种用心做好每辆车的魄力;我国汽车市场格局,以前提出的以市场换技术的政策偏向算是失败得,这么多年了,市场没有了,技术也没有;大型国企汽车制造,不求上进,没有创新,虽有自主品牌但各个技术都是国外品牌的;民营汽车品牌,都是刚刚发展,要走的路还长,特别是现在我国,技术被别人外企把握,市场被合资车占领;然后就是国家政策,以前的限制小排量汽车,现在的限制大排量汽车……等等各种原因综合起来了的,造就中国自主汽车产业强大不起来!
特别是技术问题,国外汽车品牌都有五六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技术沉淀,而我们的自主汽车却是十几年的年纪。
慢慢等吧,总有一天会起来,要相信中国没有不可能的,中国会岐立在世界之颠的!
如何理解中国的发展必须自主创新,拥有自主产权,掌握核心技术?
中国必须要拥有自己的技术,这样在世界上才有话语权,就是他字面的意思。
市场份额失守,一半自主品牌或将消失?
日前,中汽协公布的一份数据引起汽车行业普遍关注。数据显示,4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仅为34.6%,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创六年以来新低;1-4月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仅为38.1%,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再次跌破40%的红线。
自主汽车品牌目前面临着僧多粥少的局面,市场份额屡屡失守,意味着部分自主品牌将被收购或是走上破产的道路。业内人士认为,当下国内汽车市场已经转变为存量竞争,加之今年疫情影响,加速了汽车行业洗牌,有一半的自主汽车品牌可能会倒闭,特别是处于边缘的品牌。
目前国内的自主汽车品牌已经达到上百个,有些甚至闻所未闻,当汽车市场从增量时代过渡到存量时代,拥有核心技术的自主品牌才能在新一轮的洗牌中坚持下来。部分自主品牌已经被市场边缘化,靠着五花八门的手段苟延残喘,但不管卖房还是卖地,都不是长久之计,无法提振销量,倒闭或者被收购是迟早的事情。
进入2020年,自主品牌裁员降薪、停工停产的新闻屡见报端。就在4月27日,吉利控股集团与湖南省人民政府、长沙市人民政府在长沙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托管湖南省省属国有企业长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湖南猎豹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工厂。吉利托管长丰猎豹汽车工厂,虽是猎豹汽车的自救之举,但也从侧面说明猎豹汽车已是强弩之末。
数据显示,猎豹汽车2019年销量仅33200辆,同比下滑高达61.6%;由于国五切换国六以及公司经营问题,猎豹汽车部分产品已经停产,今年1-3月销售数据只有141台,同比下滑99.3%。猎豹卖身求存,另一家自主品牌众泰汽车日子也不好过。
去年众泰汽车旗下子品牌君马汽车长沙、襄阳工厂停产,导致君马汽车经销商多次上门维权,众多车主的售后维修也无法得到保障。同时,由于自身技术储备不足,导致众泰没有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发动机可用,多地众泰经销商面临无车可卖的尴尬局面。2019年众泰汽车巨亏将近93亿元,进入今年一季度又亏损4.17亿元。持续亏损的众泰不知还能坚持多久。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降低,一方面是因为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缺乏信心,另一方面,合资品牌价格不断下探,挤压了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今年第一季度销量不足5000辆的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超过50家,包括江铃汽车、大乘汽车、潍柴汽车、众泰汽车、汉腾汽车、东南汽车、宝沃汽车、昌河汽车、威马汽车、野马汽车、合众汽车、北汽银翔、海马轿车、观致汽车、力帆汽车、猎豹汽车、比速汽车等;而华泰汽车、天津一汽、知豆电动、一汽海马等已经查不到销量数据了。
此前,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曾表示,“中国的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了全面的淘汰期,强者越强,弱者面临的压力将会更大。优胜劣汰更加明显,中国汽车品牌50%将在很快一段时间不复存在。”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更是认为,未来三年关停并转的企业还会更多,最终中国车企将“只剩五六家”。
从目前的行业趋势来说,头部效应更加明显,消费者在选购汽车时更愿意“从众”,选择那些销量大的强势自主品牌,进一步加剧了弱势自主品牌边缘化。优胜劣汰、行业整合、破产重组将会是自主汽车品牌未来的关键词。消费者在选购汽车时也要擦亮眼睛,避免买到边缘自主品牌,否则一旦该品牌消失,日后的维修保养无法保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中国目前还未掌握哪些核心科技?
?貌似连基本的商用环保型洗涤剂的化学配方(对没错就是洗衣粉洗衣液洗洁精之类的)也……算了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