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两弹一星是?
“两弹一星”
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两弹元勋-邓稼先”中的两弹指原子弹和氢弹。
------------------------------------------
附名人功绩:
(排名基本不分先后,主要论述相关功绩)
------------
钱三强:师从小居里夫妇,法国国家博士,著名原子能物理学家;60年中国自主发展原子弹后的技术上的总负责人、总设计师,为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培养了无数菁英,是此事业的奠基人、主持者!
------------
原子弹、氢弹:
彭桓武:理论物理学家;参与和领导了我国原子能物理和原子弹、氢弹以及战略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他在中子物理、辐射流体力学、凝聚态物理、爆轰物理等多个学科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对分子结构提出过新的处理方法,在量子多体问题研究中提出了自洽场的推广理论,并为中国核事业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朱光亚:“两弹之父”,对核武器研制研究在科学技术方面负全面责任;他亲自参加领导与指导了研制任务的分解、确定应该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选择解决问题的技术途径,设立课题并制定重要攻关课题的实施方案等。在原子弹研制的关键时刻,朱光亚出任4个技术委员会之一的中子点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领导氢弹的研究计划。
邓稼先:美国普渡大学物理学博士。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王淦昌: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是我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参与了我国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程开甲:核武器技术专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开拓者之一,我国核武器试验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在国内第一个计算出原子弹爆炸的弹心温度和压力,其内爆机理研究解决了原子弹的关键问题,为原子弹爆炸威力、弹体结构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他创建了核试验研究所,成功地设计和主持了首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和增强型原子弹等不同方式的几十次核试验,推动了核武器设计、改进和试验技术协调发展。他是核试验总体技术的设计者,及时提出了向地下核试验方式转变的建议并在较短的时间里组织实现了大气层试验向平洞与竖井试验的转变。创立我国自己的系统核爆炸及其效应理论,为我军的核武器应用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核爆炸的测试研究,对武器的研制及改进、效应及其防护研究起到重要作用。开创了抗核加固技术新领域并完成首次抗加试验。
郭永怀:著名力学家 应用数学家 空气动力学家;在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中领导和组织爆轰力学、高压物态方程、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结构力学和武器环境实验科学等研究工作,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
周光召: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研制两弹的核心科学家;参加领导了爆炸物理、辐射流力学、高温高压物理、计算力学等研究工作。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设计中作出贡献。
于敏:核物理学家,氢弹之父!主要从事核理论研究工作。
陈能宽:金属物理学家;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及核武器的发展研制工作中,主要领导组织了核装置爆轰物理、炸药和装药物理化学、特殊材料及冶金、实验核物理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组织并参加了聚合爆轰波人工热核反应研究以及核装置球面同步起爆的方案制定和研究,在较短的时间内,攻克了技术难关,实现预期结果。
-----------
火箭、导弹、人造卫星:
桐斌:冶金学和航天材料专家,中国极其优秀的一位火箭材料及工艺技术专家。因公在文革中死去,当我回想起此处时,真不愿再向下写了!!!
钱骥: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专家。我国空间技术的开拓者之一。领导卫星总体、结构、天线、环境模拟理论研究。负责与组织小型热真空环境模拟试验设备、中小型离心机、振动台设备的研制。负责领导探空火箭头部空间物理探测仪器、跟踪定位和数据处理设备的研制。参与制定星际航行发展规划,为我国空间技术早期的发展做了很多开拓性工作。
赵九章:气象学、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学家。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1964年秋,赵九章不失时机地向国务院提交了开展卫星研制工作的正式建议,引起中央的重视;负责实施人造卫星发展计划的651设计院成立后,主持科学、工程技术方面的工作。
-
钱学森: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
任新民:航天技术和火箭发动机专家;领导和参加了第一个自行设计的液体中近程弹道式地地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保证了东风2号导弹飞行实验取得圆满成功。他相继领导组织了中程、中远程、远程液体弹道式地地导弹的多种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试验工作。
王希季:中国空间事业开创人之一,著名卫星总设计师、空间返回技术学科的带头人。
孙家栋: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1967年以前,先后领导和参加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液体中近程弹地地导弹与液体中程弹道地地导弹的研制试验工作。1967年后,开始从事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试验工作。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中,作为技术总负责人,主持完成卫星总体和各分系统技术方案的修改工作。在研制试验过程中,带领科技人员攻克了多项技术关键,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问题。
杨嘉墀:航天技术和自动控制专家,仪器仪表与自动化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我国自动化学科、中国自动化学会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的创建人之一。领导和参加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姿态测量系统的研制;是空间技术分系统的设计师,在我国返回式卫星姿态控制系统方案论证和技术设计中,提出一系列先进可行的设计思想;领导研制的返回式卫星姿态系统及数据分析指标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指导研制为原子弹爆炸试验所需的检测技术及设备等重大科研项目。
陈芳允:电子学家、空间系统工程专家,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之一;对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第一颗人造卫星做出重要贡献;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跟踪测量系统的技术负责人,全面参加了系统设计和建设工作。他提出和设计了发射我国通信卫星的微波统一测控系统的新方案,并负责这一系统的研制和星—地技术协调工作,为建设我国卫星测控网作出了重要贡献。
屠守锷:火箭技术和结构强度专家;我国导弹与航天事业的开创人之一;作为总体设计部主任和地空导弹型号的副总设计师,领导和参加我国地空导弹初期的仿制与研制;他先后担任我国自行研制的液体弹道式地地中近程导弹、中程导弹的副总设计师,洲际导弹和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带领科技人员突破了一系列技术关键,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
黄纬禄:长期从事导弹武器系统研制工作,他成功地领导我国第一发固体潜地战略导弹的研制;他提出“一弹两用”设想,将潜地导弹搬上岸,研制成功陆基机动固体战略导弹武器系统,这两个型号的研制成功,为我国固体战略导弹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探索出我国固体火箭的研制规律,填补了我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空白。
王大珩:对中国技术光学、激光、光学计量、光学玻璃和光学工程等研究较深,制成中国第一台激光器,第一台大型光测装备和许多国防光学仪器。七十年代主持制定了全国第一个遥感科学规划,领导了综合性的航空遥感试验。
技术部负责人与技术部经理有什么区别
没有正式任命前东研发叫负责人,正式任命的交流多的叫经理,【技术负责人】一般指建设领域、生产制造领域、电子商务领域,负责全过程的技术决策、技术指导。取得工程师及以上职称者可称为技术总工程师。规划、激励、组织和管理团队成员,并传授设计产品或应用程序所必需的技术人员。而【技术经理】负责组织制定各种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并保证实施,他们既是精通某个领域专业的精英,又是擅长团队领导的管理者。他们参与技术方向研究和总体规划,发展新项目,并且能够带领技术团队进行项目攻关。具体表现如下:
【技术负责人】工作范围
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工作,负责整个项目的技术工作。
① 编制施工方案及施工计划;
② 编制材料计划、包括月计划、资金使用计划;
③ 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④ 负责对土建、水电、绿化各分项工程的部位技术交底及施工工艺做法对下交底,并负责协调土建、水电、绿化的施工工序搭接的相互间的配合工作,土建、水电、绿化的施工员相互配合工作。
⑤ 负责对材料进场的核实,对施工队已完成的分项工程量进行数量、质量验收,并负责对进度、安全、质量、现场管理、成本控制的检查工作。
⑥ 负责对整个项目的钢筋下料审查、核对工作。
⑦ 负责对甲方监理、隐蔽工程、设计变更、工程增减的签证工作。
⑧ 按公司的要求做整个项目的工程成本控制工作。
⑨ 负责工程技术资料与工程进度同步进行。
二、【技术经理】负责组织制定各种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并保证实施,他们既是精通某个领域专业的精英,又是擅长团队领导的管理者。他们参与技术方向研究和总体规划,发展新项目,并且能够带领技术团队进行项目攻关。
工作内容:制定并实施公司技术发展规划,制定各种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设计、审核各种技术方案和文档;指导、培训、监督、考核技术队伍,提高技术部门工作效率。推动重大持续改进项目,组织、沟通协调整个项目相关的人和事,是企业发展的加速器,从技术人员发展为技术经理,除了需要专业技术技能,还需要具备团队管理、激励和发展下属的技能。
技术负责人是什么?
一.学习研究施工图纸,熟悉图纸尺寸,负责该项目的施工技术。 二.主持和参加该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编制工作。建立质量和安全保证体系,并报上级审批。 三.认真贯彻国家和上级有关部门颁发的技术规范和规程。四.组织图纸预审和参加图纸会审,并向有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五.负责指导按设计图纸、施工规范操作规程、施工组织及技术安全措施进行施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请示上级解决。 六.负责复查工程测量定位、抄平、放线,组织单位工程的质量评定工作,参加隐蔽工程验收和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 七.参与重大质量事故的处理。 土建项目负责人与技术负责人的区别:一:项目负责人,前面少前缀,可以是施工,建设单位,设计(勘察),默认是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指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即是负责建设项目的管理者。 二:技术负责人一般指建设领域、生产制造领域、电子商务领域,负责全过程的技术决策、技术指导。取得工程师及以上职称者可称为技术总工程师。规划、激励、组织和管理团队成员,并传授设计产品或应用程序所必需的技术人员。
原子弹中国是谁制造的?
完成中国原子弹研制的是一个集体,而它的技术攻关领导层也是一个集体。集体的力量很强大。
毛泽东当时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决定大力发展原子能事业,在苏联的援助下研制中国的核武器。中苏关系破裂,苏联专家全部撤走。于是,中国决定成立专门的核武器研究所,研究所成员由钱三强先生负责推荐。
参与研制的主要技术负责人是:
朱光亚 ,时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科学技术计划的技术总负责人。 他亲自主持起草《原子弹装置的科研、设计、制造与试验计划纲要及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关键性的部署,对当时中国原子弹的研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彭恒武 ,时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是造诣颇深的理论物理学家,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科学技术计划的理论工作负责人, 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研究中起了重要作用。
王淦昌 ,时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实验物理工作的负责人。
郭永怀 ,时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空气动力学专家,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总体设计工作的负责人。 他指导并组织进行了空气动力学、核武器环境试验等一系列课题的研究,解决了许多重大问题,保证了核武器最后试验的成功。
程开甲 ,曾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时任核武器试验研究所副所长,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测试工作的负责人。 他带领新疆核试验基地研究所记录下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97%的数据。
邓稼先 ,时任核武器研究院理论部主任。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攻关的组织领导者, 对原子弹中的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运输等主要理论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陈能宽 ,时任核武器研究院实验部主任,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实验研究领域的主要组织领导者。
周光召 ,时任核武器研究院理论部第一副主任。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的奠基者之一,攻克了原子弹理论设计等诸多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成功离不开上述这些人的努力,也离不开这支团队所有人的努力。因此,中国的原子弹之父,不是某一个科学家,而是一个卓越的科学家群体。
扩展资料: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继美国、苏联、英国 、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
毛泽东在1955年发出号召,中国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中央指定陈云、聂荣臻、薄一波等负责筹建核工业。
1959年苏联撤走专家后,中国决心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这艰巨任务。1962年成立以周恩来为首的专门领导机构,在科技人员和国防建设指战员的共同努力下,核试验终于取得成功。
中国政府发表声明称,中国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斗的威胁。同时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并建议召开世界各国首脑会议,讨论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问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两弹元勋
参考资料:中国军网-历史今日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