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接单的黑客

黑客接单,黑客业务,黑客技术,黑客教程,网络安全

二战后英国甩卖技术(二战法国被英国人卖)

本文目录一览:

老牌强国英国,为什么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全面衰落?

英国则在一次工业革命成就世界霸主地位之后,就一直处于一流国家的队列里面,就算是在二战中损失巨大,也慢慢的恢复了过来,英国从来没有衰落,只是时代的主角并不是它,而被掩盖住了光辉。

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地,也正是因为这一次工业革命,英国生产力获得了大幅度的提升,一跃成为了世界顶级强国,在之后乃至到19世纪中期的时候,英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无论是殖民地的面积,还是国内的生产制造能力都是世界第一,其巅峰1870年可以占到世界GDP的三分之一。

英国因为工业革命而成为世界工厂,却也因为工业革命而退居二线。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爆发似乎让英国感到了些许的不适应,它仍然沉浸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美梦中,以至于没有及时的醒过来。当它察觉到的那一刻,已经晚了,凭借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产能,美国和德国复制了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所创造的奇迹,在经济总量上赶超了英国。生产力也甩了英国一大截。说来也奇怪,最先倡导科技变更、尝到了新产能甜头的英国居然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期固步自封,不愿意革新技术。

二战是对英国等欧洲国家的最致命的一次打击,二战几乎使得整个欧洲国家倒退了20年。英国也没好到那里去。国内大片土地被炸成了废墟,为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直接导致了二战之后的英国再也不复日不落帝国的荣光,大量的殖民地宣布独立,而英国却无可奈何。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于英国来说,是一种相对的落后,其本质还是在进步,只是没有新生资本主义国家快速。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英国来说,则是一种退步,是真正意义上的退步。殖民地独立,经济系统瘫痪,国内百废待兴。

二战后的英国经济

二战后,英国的经济受到严重创伤。主要是英国依赖美国的援助来恢复发展经济。美国的主要政策就是《马歇尔计划》。经济模式的特征:由以前的国家过多干预向自由主义转变,国家资本比重下降,私人资本重新得到加强;经济计划程度下降,自由市场作用增大;国家干预减弱,自由竞争加强。“多市场、少政府”的转变已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

(1)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演变:①确立: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大;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到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美、德经济迅速发展。到19世纪末英国丧失了在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2)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二战结束后初期到50年代末):①原因: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战争中力量削弱。②确立: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占绝对优势,它通过1944年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1947年成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1948年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等确立了其世界经济霸主地位。(3)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转变:①原因: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②多极化:70年代初,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国际新秩序,各种原料输出国和生产国组织起来,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脱颖而出。

英国具有典型的公私混合型经济体制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在工党主政期间大力发展国有经济,分别在1945年7月至1951年10月和1975年3 月至1979年5月,掀起两次国有化高潮,国有企业得到迅速发展。据统计,1970年国有企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8.1%,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 11.1%,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0%。70年代末80年代初,英国国有企业地位显著上升。1981年,英国最大10家公司(企业) 按营业额排序,国有化公司占3家,按职工人数排序,国有企业占6家。国有企业主要集中在如下部门:英国邮政局、国家煤炭局、英国铁路局、英国航空和宇航公 司、英国机场管理局、英国港务局、英国货运公司、国家公共汽车公司、英格兰运输局、英国钢铁公司、英国国家石油公司、英国制造公司、电力委员会等。英国国 有化企业的发展并没有代替私营公司在英国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特别是撒切尔夫人主政时期进行的大规模私有化运动,对煤气、石油、电力供应、煤炭、宇航、汽车 和电信等部门的上百个大型国有企业实行了民营化。到1989年,国有企业的总资产比1979年减少了45%。1990年底国有企业在国内总产值中的比重已 由1979年的10%降至不足5%。目前英国国有企业主要分布在邮政、市政交通、核燃料工业和民用航空事业等领域。虽然国有经济比重降低,但英国还是公私 混合产权结构。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9-03 09:27 1945年7月,英国工党出人意料地在大选中获胜,工党在下议院获得398个席位,而保守党仅得209席。工党由此单独组阁,成立了由工党领袖克里门特•艾德礼为首相的战后英国首届政府。工党政府刚一成立,就决心实行一系列的改革,以振兴战后的英国经济和改善社会状况。工党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和推行福利国家制度。在实行国有化方面,英国政府除了原已收归国有的电话、电报、地铁、发电站以外,还将煤矿、铁路、电力、煤气、运河、船坞、医院、英格兰银行、航空及钢铁业收归国有。国有化的方式是由国家向原业主支付偿金。而国有化的目的一是利用国家的力量维护英国整个经济机制的正常运作,推动战后英国经济的恢复和增长;二是帮助调整英国国内经济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尽可能地争取社会平等。与国有化相互关联的是工党政府实行了一定程度的经济计划化。艾德礼政府从一开始就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通过对财政、金融、贸易和部分生产的控制,主动地指导和调节经济发展。福利国家制度是战后初期英国工党政府诸项改革举措中影响最大的一项。1946年8月,通过工党政府的努力,英国国会通过了国民保险法。该法在以往有关法令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险项目,规定凡已就业而未达退休年龄的职工都须参加保险,以便在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的情况下能够享受津贴和补助。1946年11月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法,在英国的居民从此享受免费医疗。同年还通过了住房法,该法规定地方当局负责集资修建房屋,解决战后房荒;同时对房租实行限制,以保护租户的利益。1948年5月。国民援助法出台,规定由于种种原因而无力缴纳社会保险金的贫困者,可得到政府的救济。上述所有的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的基金来源于投保职工交纳的保险费、企业主上缴的保险费和国家的预算拨款等三个方面。工党政府的福利政策使战后英国普通居民的生活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1948年,艾德礼宣布英国已经建成了福利国家。

英国工党政府的经济和社会政策对战后初期英国经济的恢复和复兴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英国较早地在1948年达到战前的经济水平。马歇尔计划又使英国从美国给欧洲的援款中得到1.2亿美元,工党政府用此款充实英格兰银行的外汇储备,稳定英国的金融市场,弥补政府的巨额财政赤字,使英国的经济更快地走上复兴之路。到1950年,英国经济达到了4%的年增长率,为此,工党赢得了1950年的大选而继续执政。虽然一年后由于工党政府的内外政策不如人意而使保守党通过大选重新上台执政,但是工党政府的改革成果却没有被否定。

1951年10月,保守党组成由丘吉尔为首相的新政府,从此开始了长达13年的保守党执政时期(在此期间丘吉尔、艾登、麦克米伦和霍姆相继出任首相)。保守党政府除了终止实行工党原先准备实施的钢铁工业和国内运输业的国有化计划,基本上接受了国有化的现实;同时继续推行福利政策,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一些国家在国民保健方面的开支。丘吉尔政府还根据战后英国经济恢复的实际,结束了产生于战时的国家对经济生活的严格控制,使英国的经济能更好地发展。50年代前期,英国的经济呈现繁荣,其国民生产总值位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虽然进入50年代下半期和60年代上半期,与联邦德国、法国以及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相比,英国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但是英国的经济增长仍然保持2%至3%。

英国国有企业的改造过程及其经验

1.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造的浪潮最早源自英国。英国是一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二战以后英国经济逐渐走下坡路。为提高经济竞争力,英国战后历届政府先后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革,其基本措施是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及股份制改造。其做法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逐渐影响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形成所谓私有化浪潮。

2.英国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政府通过制定私有化政策加以推行。其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年-1986年):主要对包括石油公司、天然气海岸设施、宇航公司、电报电话公司、铁路、旅馆、全国卡车公司等在内的亏损不太严重、仍可获利、且大多属竞争行业的企业实行私有化。具体做法是:(1)企业公开上市;(2)整体出售给私人企业;(3)职工内部持股。总起来看,该阶段改造的规模相对较小。

第二阶段(1987年-1991年):主要涉及亏损较为严重的国有企业,以及公用事业和自然垄断性行业。包括:天然气公司、航空公司、机场、钢铁、供水、造船、电力、全国公共汽车公司等。与第一阶段不同,第二阶段主要以将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企业,其它则采用股份公开上市及职工持股的办法。从改造的规模看,该阶段比第一阶段扩大了近一倍。

为保证整个改造进程的平稳性,英国政府采取了多种相关配套措施。其中最为重要的是:

特别股权安排及照顾职工和分散的小额股东的权益。所谓特别股权安排是指:政府保留一部分国有股权暂不出让。其目的在于防止某些行业或私人企业利用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造,采取恶意收购或兼并国有企业的不良做法,同时也在于制约企业的个别经理人员利用私有化改造转公为私,乘机扩大个人利益,使国有资产流失。所谓照顾职工和分散的小额股东的权益,重点在于合理确定职工持股购股方案,一般让本企业职工持有本企业总股份的10%左右。

总体上看,英国国有企业改革值得肯定及借鉴的经验主要有:(1)化大为小,区别对待。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对亏损的大企业本身进行划分,根据各部门具体的盈亏情况划分为若干个小公司,以区别对待。由于一个大型企业的亏损,不等于其各部门一概亏损,因此区别对待的优越性在于:政府能够把有限的资金用于那些因亏损而急需改造的部门中去,从而降低了国企改造的成本,并增加了企业扭亏为盈的机会。(2)逐步推行,相对平稳。整个改造过程分阶段实施、按步骤进行;重视可行性研究及前期准备;实际推行中先易后难,由小到大;改造的形式不拘一格:整体出售、内部收购、股票上市、国有民营等多种形式综合使用,同时注重各种改革措施之间的相互衔接配套。

由于政策可行、措施有效,通过10多年的私有化改造,英国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普遍提高,其中英国最大的40家被改造的国有企业全部取消了亏损,企业盈利增幅较大。同时政府也甩掉了一些财政包袱,使财政收支状况有明显好转,政府通过出售国有企业,直接获得的总收入超过600亿英镑。国有企业职工的收入也有较大增长,加上股票收益,使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意识增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也相应地得以改善。此外,股份制改造也得到英国社会各阶层及广大人民的支持,表现在社会公众持股人数大增,由300万人上升到1000万人。

英国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造存在的问题是:(1)由于企业大量裁员,使失业问题空前严重。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由此带来工人抗议等众多社会问题。(2)如何有效监督管理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尤其是对具有自然垄断性企业实行私有化后,如何防止因私人垄断而损害社会公众利益,是值得重视的一个大问题。

二战英国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为何在武器装备除了航空技术其他都不如美国和德国?

他所有开发的武器都要同时满足两条,既要防御本土,又要防御殖民地,所以别看英伦三岛不大,实际防御面积比美德加起来都要大,武器采购量自然就多,所以要求必须便宜,经受得起大规模换装带来的压力,自然只能有便宜路线而不是精品路线,像战列巡洋舰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装备就是这么坑出来的

二战后的英国穷得要卖现役坦克,还差点毁掉卡斯特罗革命事业?

大家都知道,作为曾经的海洋霸主,在经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双重打击后,骄傲的英国人也不得不放下身段,选择跟在新兴的主子——美国的身后摇旗助威。然而,光靠美国人的援助,显然无法缓解英国国内的经济压力。除此之外,各个自治领、殖民地也在二战后纷纷掀起了“要独立”“要自由”的浪潮。对原本忙的焦头烂额的牛牛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进入50年代后,英国陆军中新式的A41“百夫长”(Centurion)主战坦克已经形成了战斗力,而原本的一大票二战货,也就此没了用武之地。对于英国政府来说,要想还债,只有忍痛割爱,卖装备!

▲与M26“潘兴”、JS-3等一系列重型坦克一样,装有一门17磅高速坦克炮,自重52吨,时速达48公里(公路)的百夫长,也只是赶上了二战的“尾巴”,在德国测试了一圈,直至1950年代才逐步形成战斗力。

▲作为百夫长的前型车,77炮的二战老臣——A-34“彗星”(Comet)在完成了过渡后便成为了过气车辆。为了换取足够的外汇与钞票,英国政府将目光投向了加勒比的一位客户——古巴。

就彗星的总体性能而言,到了1940年代末也并不算多糟糕:总重33.53吨,使用基于喷火引擎改进的罗斯·罗伊斯“流星”MK.III型V12汽油机的它,最大时速可达51公里。其主武器——维克斯77毫米高速坦克炮,乃是基于17磅改进而来,在发射被帽风帽穿甲弹(APCBC)时,足以击穿147毫米的装甲(500米-800米之间)。另外,还有两挺7.92毫米的贝沙(BESA)中型机枪。一挺属同轴,一挺属车体。彗星的正面装甲最大为102毫米,而它则被英军一直沿用至1958年,才被新式的百夫长全面替下。本质原因,还是没钱!而急于找买主的英国人,最终等来的,却是在国际上声名狼藉的巴蒂斯塔(Batista)政权。

▲古巴独裁者巴蒂斯塔。他在1952-1959年间的独裁统治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最终,在日后的古巴共产党领导人——卡斯特罗的率领下,巴蒂斯塔的独裁政府被推翻,其本人流亡海外直至1973年去世。

作为一个美国所扶持的“木偶”,巴蒂斯塔却一心想脱离控制美国人的锁链。他不仅拒绝使用美方提供的武器装备来解决“内部问题”,还对美国人在国内进行“自由选举”百般阻挠。为此,美方在1958年3月宣布不再为古方供应武器装备。失去美国靠山的巴蒂斯塔,便开始在国际上寻找第二个“东家”。而急用钱的英国人,也在此时凑上了这位金主。经过一番讨价还价,1958年5月,巴蒂斯塔与当时英国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Harold Macmillan)的政府达成交易,低价购买了15辆A-34彗星以及17架霍克“海怒”(Sea Fury)战斗机。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民用设备、设施。包括英国老牌机车厂——利兰(Leyland)出品的620型公共汽车,古巴港口建设、材料费用,总计超过1000万美元。对于英国来说,这无疑就是救命款!而当时的另一位人物: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 Castro),对于抵制“英货”入古并没有什么兴趣。他当时所想的,仍是推翻腐朽独裁的巴斯蒂塔政权,想方设法地通过游击战打败他呢!

▲日后的古巴领袖,“七月二十六日运动”骨干之一的卡斯特罗。

不过,古巴人没意见,英国人自己却先打了起来:保守党麦克米伦首相遭到了工党议员的口诛笔伐,认为前者“正在把钱砸向一个闹着革命,同时根本不会有所回报的专制国家”。在反对派的政治压力下,英国政府不得不进行了介入,称自1958年12月15日起不再同巴斯蒂塔政权进行贸易互助。然而,工党成员提交报告书的时间是11月19日,按理来说,大半个月的时间足够将所需物资运到古巴,扭转巴斯蒂塔军队的逆势。可没成想,天气却坏了保守党的好事:受到热带风暴影响,原定于15日入港的货物,直到17日才送至古巴首都——哈瓦那。而这些曾被巴斯蒂塔视为“击败起义军的必胜武器”,最终未能及时交付,导致他在1959年1月1日即被推翻,流亡海外。

▲最终,至少有8辆彗星坦克在哈瓦那港卸载后,被统一运输至哈瓦那机场上陈列。而他们也在日后成为了古巴革命军的战利品。

在得知了巴斯蒂塔政权倒台后,英美各自宣布于1959年3月对古巴实施贸易禁令。而在此之前一批已经上路的物资,则无法取消。它们先后于1959年5月-6月抵达了哈瓦那。这其中就包括了5架英式的海怒战斗机和5架美国直升机。在15辆彗星坦克全部进驻古巴后,这些“二战货”却并没有发挥出它们的实际作用,仅仅在古巴陆军中服役了2年,就因为炮弹短缺、维护有限被古军替换成了苏式的T-34/85,就此成为了历史。

▲古巴革命胜利后行进在首都哈瓦那广场上的彗星坦克。由于时间仓促,英方甚至连白色五星都没来得及除掉,就交给了古巴人使唤。

▲15辆彗星中,最终仅有2辆幸存了下来。其他的皆为回炉重造了。

二战后的那段时期,英国经济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二战后,英国的基础设施,工厂及相关的技术人员等大量流失,另外由于自身力量的削弱,殖民地的统治岌岌可危,这就是英国丧失了大量的原材料供应基地和倾销市场,另外,美国苏联的崛起也大大地中和了一些英国的实力

二战后,英国为什么不能重塑大英帝国辉煌?

英国尝试了!但他们失败了。

二战结束以后,世界GDP对比为,美国:英国(加殖民地):苏联=10:7:3。如果加上已经复国的法国和他的殖民地,英法GDP还是在美国之上!

这时候和很多人预估的不一样的是,美国全力对付的不是苏联,而是英国。

首先经济上,1944年的布雷顿经济体系,确定了美元为世界流通货币。美国控制了世界经济。

其次政治上,美国建立了联合国,为的就是抛弃其他欧洲强国(别以为意大利,德国这些国家完蛋了,人家知识份子还在,底蕴还在),把世界斗争极限于英美苏三国。

最后军事上,美国保留了欧洲驻军,控制欧洲。对抗苏联!

而英国则做出了如下反击:

1.利用英联邦挑战美国霸权。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前身为帝国会议,1944年易名为英联邦总理会议。用于对抗美国经济。但是美国的美元太强势,最后到了1971年,才摧毁这个体系。

2.政治上把法国拉入常任理事国,对抗美国。美国同时也拉入了中华民国加入。这就是五常起源。

3.军事上扶持苏联。苏联当时坦克天下无敌,斯大林2、3都是欧美的眼中刺。但是空军较弱。英国把喷气发动机技术卖给了苏联。导致苏联米格15和美国的F86这对发动机同门兄弟,在朝鲜展开了较量。

对于英国这种蹦哒,美国心知肚明。不能完全削弱英国,又不能让英国掌控主动权。于是美国做出了如下操作:

1.联合苏联,解放殖民地。英国可以放弃世界全部的殖民地,但是唯独不能放弃印度。但是美国支持了印度,印度于1947年独立,然后亚非欧,英法的殖民地纷纷独立。至此英国失去了GDP中的绝大部分!英国经济完败!至于这些殖民地是投靠苏联还是美国,美国根本不在乎!

2.政治上掀起冷战。所以英国人对丘吉尔非常讨厌,因为他支持冷战,把他选了下去。安东尼·艾登成了英国首相。冷战,整个欧洲成了前线,不得不把科研,军事,政治都耗在了与苏联对抗上。耗尽了欧洲底气!

3.军事上,和苏联阻止了英法二次崛起的战争。前面说过,英联邦加法国勉强可以对抗美国。这需要一场战争来证明,1957年英国首相安东尼·艾登联合法国,开始苏伊士运河战争。这场战争就是为欧洲重新崛起的战争。结果美苏联手遏制了战争,导致英法虚弱全世界可见。

于是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英联邦国家背叛英法,投靠了美国。

至此英国完全失败,老老实实当美国小弟!法国玩起了戴高乐主义。下一次欧洲挑战美国,要等到苏联解体和欧盟东扩了。可惜那时候的带头大哥是德国了!

  • 评论列表:
  •  断渊雾月
     发布于 2022-09-06 08:54:10  回复该评论
  • 上,和苏联阻止了英法二次崛起的战争。前面说过,英联邦加法国勉强可以对抗美国。这需要一场战争来证明,1957年英国首相安东尼·艾登联合法国,开始苏伊士运河战争。这场战争就是为欧洲重新崛起的战

发表评论:

«    2025年1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文章归档
标签列表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