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杀菌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卫生环境要求的提高,消毒产品的制造与广泛应用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传统消毒产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正常的需要,研制开发推广使用广谱性、环保型、食品级消毒产品更换传统消毒产品刻不容缓。随着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提高,未来生物型消毒剂将越来越受到市场的亲眯。
北美和欧洲的消毒剂产量接近全球总产量的60%,其中欧洲消毒剂产量占比为31.3%,北美消毒液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26.4%;其次是亚洲地区,约占全球总产量的19.8%,主要生产传统型消毒剂。
目前中国消毒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企业数量太多,点多而广,布局不合理。二是企业生产规模小。全国消毒药品、药械和卫生用品企业的年销售额过亿元、利润上千万元的企业也就25家左右,绝大多数企业的生产规模很小,甚至是小作坊式的。三是技术力量薄弱。绝大多数企业没有研发机构。四是生产设备落后、工艺简单、厂房简陋。
我国人口众多,社会整体卫生保障水平较低,医院感染控制和公众疾病预防的问题尤其突出,特别是北京、上海等城大规模的人群聚集和流动使传染病输入风险、传播机会大大增加,公共卫生安全形势复杂化,同时也将对举办城市的环境卫生设施、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应对体系带来一定的压力和挑战。在传统消毒产品无法满足日益严峻的消毒产品卫生安全需求的情况下,以氧化电位水为代绿色消毒产品正开始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很有可能随之衍生出一个新的产业-绿色消毒产业。因此,分析绿色消毒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应用前景将很大程度上对相关企业的成长发展、战略目标的制定起到引导作用。
在市场消毒用品的销售中,占主流的是公用消毒液和家用消毒液以及各类大瓶装消毒药水,可以说,以家庭为中心的环境卫生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而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对公用环境卫生的重视将是公用消毒液热销的市场基础,个人用消毒产品是非典中随着公用消毒产品的热销而出现的新产品,基本上还处于市场与消费者观念的启蒙阶段,消费者的接受度还比较低,其重要原因是这涉及到消费者许多一贯性的生活习惯的改变。
市场上有杀菌技术,它的情况是怎样的?
食品常用杀菌方法
(1)超高压杀菌技术:食品超高压杀菌(高静水压杀菌)就就是食品物料以某种方式包装完好后,放人液体介质(通常就是食用油、甘油、油与水的乳液)中,100~1000 MPa压力下作用一定时间后,使之达到灭菌的要求。其灭菌的基本原理就就是压力对微生物的致死作用,主要就是通过破坏细胞膜抑制酶的活性与影响DNA等遗传物质的复制来实现的。在400~600 MPa的压力下,可以杀灭细菌、酵母菌、霉菌,避免了一般高温杀菌带来的不良变化,因此,能更好地保持食品固有的色、香、味,达到延长保存期的效果。
(2)低温杀菌:低温杀菌就是对食品中存在的微生物进行部分杀菌的加热方法。通常使用100℃以下的温度。由于低温杀菌后,食品中的菌残存较多,为了延长产品的货架期,再使用冷藏、发酵、加入添加剂、脱氧等加工技术。该法主要适用于pH 4、5以下的酸性食品及采用较强加热处理会明显导致品质降低的食品。在近几年,对牛奶及保存期较短的商品也采用该法。
(3)巴氏杀菌法:巴氏杀菌就是指温度比较低的热处理方式,一般在低于水沸点温度下进行。它就是一门古老的技术,由19世纪法国医生巴斯德首创,至今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巴氏杀菌就是最早的杀菌方法,利用热水作为传热介质。杀菌条件为61~63 ℃,30 min,或72~75 ℃,10~15 min。加热时应注意物料表面温度较内部温度低4~5 ℃;此外,当表面产生气泡时,泡沫部分难以达到杀菌要求。这种杀菌方法,由于所需时间长,生产过程不连续,长
食品有没有新的消毒方式?
1.1 热力杀菌技术
利用加热杀灭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方法既是古老的方法,也是近现代极其重要的一种杀菌技术。1804年,法国人阿佩尔(Appert)发明了将食品装瓶放于沸水中煮一段时间,能较长时间保藏食品的方法,19世纪50年代,法国人巴斯德(Pasteur)阐明了食品的微生物腐败机理,为杀菌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食品热力杀菌可分为低温杀菌法(巴氏杀菌)、高温短时杀菌法和超高温瞬时杀菌法。前两种方法,由于杀菌效果稳定,操作简单,设备投资小,已有悠久的应用历史,现今还广泛用在各类罐藏食品、饮料、酒类、药品、乳品的生产中。后一种方法,由于其独特的优点,已发展为一种高新食品杀菌技术。
1.2 超高温瞬时杀菌技术(UHT)
超高温杀菌于1949年随着斯托克(Stork)装置的出现而问世,其后国际上出现了多种类型的超高温杀菌装置。超高温处理可分为间接加热和直接加热两大类型。它是使料液迅速升温至130℃以上,然后保持几秒钟,从而实现对料液瞬间的杀菌。
超高温瞬时杀菌技术的杀菌效果特别好,几乎可达到或接近灭菌的要求,而且杀菌时间短,物料中营养物质破坏少,营养成分保存率达92%以上,大大优越于上述两种热力杀菌法。配合食品无菌包装技术的超高温式杀菌装置在国内外发展很快,目前这种杀菌技术已广泛用于杀菌乳、果汁及各种饮料、豆乳、酒等产品的生产中。
1.3 电阻加热杀菌技术
电阻加热杀菌也叫欧姆杀菌,是一种新型热杀菌方法,它借通入的电流使食品内部产生热量而达到杀菌的目的,是酸性和低酸性食品和带颗粒(粒径小于25mm)食品进行连续杀菌的一种新技术。
电阻加热杀菌使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60Hz,它利用电极将电流直接导入食品,由食品自身的介电性质产生热量,以达到杀菌的目的。电阻加热的适用性由食品物料的电导率来决定,大多数能用泵输送的、溶解有盐类离子且含水量在30%以上的食品都可用电阻加热来杀菌,且效果很好,而一些脂肪、糖、油、未添加盐的处理水等非离子化的食品则不适用该技术。英国APV食品加工中心的试验表明,电阻加热已成功地用于各种包含大颗粒的食品和片状食品的杀菌,如马铃薯、胡萝卜、蘑菇、牛肉、鸡肉、片状苹果、菠萝、桃等。
1.4 臭氧杀菌技术
臭氧在水中极不稳定,时刻发生还原反应,产生具有强烈氧化作用的单原子氧,在其产生瞬时,与细菌细胞壁中的脂蛋白或细胞膜中的磷脂质、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受到破坏,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细胞内物质外流,使细菌失去活性。同时臭氧能迅速扩散进入细胞内,氧化细胞内的酶或RNA、DNA,从而致死菌原体。 臭氧杀菌具有高效、快速、安全、便宜等优点,自1785年发现以来,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运输与贮存及自来水、纯净水生产等领域。
1.5 辐照杀菌技术
自从原子能和平利用以来,经过40多年的研究开发,人们成功地利用原子辐射技术进行食品杀菌保鲜。辐照就是利用X射线、γ射线或加速电子射线(最为常见的是Co60和Cs137的γ射线)对食品的穿透力以达到杀死食品中微生物和虫害的一种冷灭菌消毒方法。受辐照的食品或生物体会形成离子、激发态分子或分子碎片,进而这些产物间又相互作用,生成与原始物质不同的化合物,在化学效应的基础上,受辐照物料或生物体还会发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从而导致害虫、虫卵、微生物体内的蛋白质、核酸及促进生化反应的酶受到破坏、失去活力,进而终止农产品、食品被侵蚀和生长老化的过程,维持品质稳定。
198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专家委员会,提出了“用10KGY以下剂量辐照的任何食品,都没有毒理学方面问题,没有必要进行毒理学试验”的建议,从而在世界范围内推进了辐照在食品生产中的商业化应用。
1.6 微波杀菌技术
微波指波长在0.001~1m(频率300~300000MHz)的电磁波。它能以光速向前直进,遇到物体阻挡,能引起反射、穿透、吸收等现象,用于杀菌的微波频率为2450MHz。研究结果普遍认为微波对微生物的致死效应有2个方面的因素,即热效应和非热效应。热效应是指物料吸收微波能,使温度升高从而达到灭菌的效果。而非热效应是指生物体内的极性分子在微波场内产生强烈的旋转效应,这种强烈的旋转使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失去活性或破坏微生物细胞内的酶系统,造成微生物的死亡。微波杀菌具有穿透力强、节约能源、加热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特点,而且微波杀菌便于控制,加热均匀,食品的营养成分及色、香、味在杀菌后仍接近食物的天然品质。微波杀菌目前主要用于肉、鱼、豆制品、牛乳、水果及啤酒等的杀菌。
1.7 远红外线杀菌技术
对红外线的利用始于20世纪,1935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格罗维尼(Groveny)首先取得将红外线用于加热和干燥的专利。食品中的很多成分及微生物在3~10μm的远红外区有强烈的吸收。远红外加热杀菌不需要传媒,热直接由物体表面渗透到内部,因此不仅可用于一般的粉状和块状食品的杀菌,而且还可用于坚果类食品如咖啡豆、花生和谷物的杀菌与灭霉以及袋装食品的直接杀菌。 日本三兹公司首创的红外线无菌包装机,全机由ML-501型封装机和MS-801型通道式红外线热收缩机组成。该机可根据被包装物形状和大小的不同,选用相应厚度和颜色的热收缩薄膜,同时在热辐射中灭菌,其灭菌程序简便,包装质量大大超过手工包装,而且包装效率提高6~8倍。
1.8 紫外线杀菌技术
紫外线按其波长不同可分为3段:长波段(3200~4000 ),中波段(2750~3200 ),短波段(1800~2750 )。处于2400~2800 区段的紫外线杀菌力较强,而最强的波长为2500~2650 ,多以2537 作为紫外线杀菌的波长。当微生物被紫外线照射时,其细胞的部分氨基酸和核酸吸收紫外线,产生光化学作用,引起细胞内成分,特别是核酸、原浆蛋白、酯的化学变化,使细胞质变性,从而导致微生物的死亡。紫外线进行直线传播,其强度与距离平方成比例地减弱,并可被不同的表面反射,穿透力弱,广泛用于空气、水及食品表面、食品包装材料、食品加工车间、设备、器具、工作台的灭菌处理。
1.9 磁力杀菌技术
磁力杀菌是把需消毒杀菌的食品放于磁场中,在一定磁场强度作用下,使食品在常温下起到杀菌作用。由于这种杀菌方式不需加热,具有广谱杀菌作用,经处理后的食品,其风味和品质不受影响,主要适用于各种饮料、流质食品、调味品及其他各种包装的固体食品。
1.10 高压电场脉冲杀菌技术
高压电场脉冲杀菌是将食品置于两个电极间产生的瞬间高压电场中,由于高压电脉冲(HEEP)能破坏细菌的细胞膜,改变其通透性,从而杀死细胞。 高压脉冲电场的获得有2种方法。一种是利用LC振荡电路原理,先用高压电源对一组电容器进行充电,将电容器与一个电感线圈及处理室的电极相连,电容器放电时产生的高频指数脉冲衰减波即加在两个电极上形成高压脉冲电场。由于LC电路放电极快,在几十至几百个微秒内即可以将电场能量释放完毕,利用自动控制装置,对LC振荡器电路进行连续的充电与放电,可以在几十毫秒内完成杀菌过程。另一种是利用特定的高频高压变压器来得到持续的高压脉冲电场。杀菌用的高压脉冲电场强度一般为15~100kV/cm,脉冲频率为1~100kHz,放电频率为1~20kHz。 压电场脉冲杀菌一般在常温下进行,处理时间为几十毫秒,这种方法有2个特点:一是由于杀菌时间短,处理过程中的能量消耗远小于热处理法。二是由于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处理后的食品与新鲜食品相比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营养成分上改变很小,风味、滋味无感觉出来的差异。而且杀菌效果明显(N/No10-9),可达到商业无菌的要求,特别适用于热敏性食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11 超声波杀菌技术
超声波是频率大于10kHz的声波。超声波同普通声波一样属于纵波。超声波与传声媒质相互作用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当遇到物料时就对其产生快速交替的压缩和膨胀作用,这种能量在极短的时间内足以起到杀灭和破坏微生物的作用,而且还能够对食品产生诸如均质、催陈、裂解大分子物质等多种作用,具有其他物理灭菌方法难以取得的多重效果,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食品品质,保证食品安全。朱绍华采用超声波发生仪作为灭菌设备,以酱油为灭菌对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12 脉冲强光杀菌技术
脉冲强光杀菌技术是采用强烈白光闪照的方法进行灭菌,它由一个动力单元和一个惰性气体灯单元组成。动力单元是一个能提供高电压高电流脉冲的部件,它为惰性气体灯提供能量,惰性气体灯能发出由紫外线至近红外区域的光线,其光谱与太阳光十分相近,但强度却强数千倍至数万倍,光脉冲宽度小于800μs。该技术由于只处理食品的表面,从而对食品的风味和营养成分影响很小,可用于延长以透明材料包装的食品及新鲜食品的货架期。周万龙等研究表明,脉冲强光对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都有较强的致死效果,30余次闪照后,可使这些菌由105个减少到0个;脉冲强光起杀菌作用的波段可能为紫外线,但其他波段可能有协同作用。
食品杀菌技术的发展历程
19世纪末--Tamman采用300MPa的压力来测定固液相的变化现象,开启了高压技术之门,遂被尊称为超高压之母;Bridgman继续这方面的研究,成就非凡,获得了1946年诺贝尔物理奖,并被尊称为超高压之父。而关于高静压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研究最早是由Hite(1899)提出的,但他的工作成果并未受到大量重视。此后的几十年间,绝大多数关于高压对完整细胞作用效果的研究报告,多将重点放在自然高压条件下的微生物身上。
从1895年到1965年,共有29种微生物被选作超高压杀菌的对象菌。直到八十年代中后期,高压处理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才开始引人注目。1986年,日本京都大学林力丸教授率先发表了用高静压处理食品的报告,引起日本食品工业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1990年4月,明治屋公司首创的采用高压代替加热杀菌而生产的果酱(High Pressure Jam)投放市场,制品无需热杀菌即可达到一定的保质期,且由于其具有鲜果的色泽、风味和口感而倍受消费者青睐。目前,日本在该领域的研究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成套的超高压处理设备业已面市。
从1986年起,日本每年都专门召开有关高压技术应用的学术研讨会。欧洲亦在1992年10月于法国召开首次有关高压技术应用于食品工业的会议,欧共体随即贷款资助高压食品开发的多国联合研究计划。美国食品最高学术权威组织IFT在专题报告中,将高压食品开发列入21世纪美国食品工程的主要研究项目。我国的国家食品工业发展计划也将高压杀菌作为九十年代十六项重点开发技术之一。
食品动态消毒技术:
又称NICOLER杀菌技术,是根据生产车间高湿、高温及高异味等实际特点,采用最新的NICOLER三级双向的等离子体静电场工作原理。
消毒过程为:通过高压直流脉冲使等离子静电场产生逆电效应,生成大量的等离子体。在负压风机的作用下,污染空气通过等离子静电场时带负电细菌被杀灭分解,使受控环境保持在“无菌无尘”标准。由于在对车间消毒时,人可同时在车间内工作,所以,该种消毒机称作“NICOLER动态消毒机”。该机器是一种先进的消毒设备,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主要用于在有人工作的情况下同步动态杀菌消毒;近年来,这一设备也广泛用于一些大型食品、药品、化妆品等企业的包装、冷却及灌装环节。
食品(蒸汽)高温杀菌技术的发展:
在我国传统的高温杀菌一般采用水浴式杀菌和蒸气杀菌即我们常说的水杀和汽杀两种杀菌方式,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为了满足软包装等特殊的产品生产要求,开始从日本引进双层杀菌锅即日式杀菌锅,新世纪伊始,西班牙、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为了节约能源和水资源,推出一种带热交换器的水淋式杀菌锅,特别是法国采用最先进的锅内蒸气循环系统,以达到高温节能、短时高效、节约水资源等目的。现在我们国内的全自动杀菌锅大多数都采用日式锅的理念,从前两年开始有了模仿欧洲技术带热交换器的水淋式杀菌,今年我们在法国锅基础上开发一种全新概念的水汽混合杀菌,在继承了法国高温节能、短时高效、节约水资源等优点基础上,主要优化了锅内热力分布效果,堪称世界上最先进的全自动杀菌锅。
我们的全自动杀菌锅采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技术,强大的功能保证可以满足各种高温杀菌的要求,之所以说是堪称世界上最先进的全自动杀菌锅,主要从一下几方面技术绝对世界领先。
首先是从杀菌锅的结构我们做了科学的构思大胆的设计,在锅内同时加入了蒸汽循环和喷淋水循环两个循环系统,两个循环系统相互作用,使锅内的热力分布达到了极致,对于一个杀菌锅来说锅内热分布均匀无冷点就是成功的一半。
在杀菌技术方面,我们在网上浏览了大量资料还没有发现采用我们的杀菌方法---水汽混合杀菌,这种杀菌方式,如果不计杀菌锅锅体散发的热量,蒸汽的热能利用率几乎为100%,整个杀菌过程用水量仅仅是锅底处15cm,绝对是世界上最节能节水的高温杀菌方式。冷却水不进入锅内,可以采用了循环水系统,大大的节约了水资源,符合当代节能环保的理念。
全自动杀菌锅整个杀菌过程采用PLC全自动线性控制,在控制理念上我们不是简单的采用PID控制,而是根据杀菌过程的温度和压力控制的特殊性,在不同的杀菌过程应用不同的控制理念,消除了恒温开始时温度的过冲,恒温过程中罐内温度控制在+0.2℃,多阶段温度控制可保证升温、恒温及降温分段控制而且加入了强大的延时功能;高保真的压力模拟曲线控制确保了所有产品杀菌过程的压力控制,压力控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使在杀菌降温前不需任何额外补压、反压过程,保证了对压力比较敏感的特种产品杀菌。
现场配有超大触摸显示屏可存储多个杀菌公式,亦可现场方便地输入新的杀菌公式,适合于一锅生产多种产品。显示屏强大的显示功能可使操作工及时掌握整个杀菌过程,完美的人机对话功能可使操作人员简易的完成操作。
全自动杀菌锅采用了我们成熟的杀菌温度记录系统技术,控制系统通过RS485通讯和电脑连接,系统可实时地显示整个杀菌控制过程,亦可将杀菌过程的温度压力曲线自动地存储到计算机中,用户可以随时查阅.也可以通过打印机随时打印,可实现工厂远程控制和远程数据管理。
青岛博仕达杀菌科技有限公司前身为济南杨明博杀菌技术开发中心,是专门从事食品杀菌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开发了各种不同的全自动杀菌锅,我们为世界百强之一西班牙亿安公司设计开发的全自动杀菌锅取得了圆满成功,首批12台锅(包括水浴式、水淋式杀菌和水汽混合杀菌)通过两年多的使用,得到了外国专家的肯定。
不同杀菌形式的全自动杀菌锅也适应于对不同种类产品的杀菌。其中全水浴式杀菌适合于罐头和玻璃瓶;蒸汽杀菌更适合于马口铁;水淋式和水汽混合杀菌几乎可以应用到各种产品,水淋式更适合于软包装和PV盒装,水汽混合杀菌更是可以适合于特种产品的杀菌;而且带热交换器的水淋式和水汽混合杀菌可以节约很多水资源和热能量,尤其是水汽混合杀菌。我们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和实际需要,为用户量身定做设计杀菌锅,也可以在用户原有锅上做改造,我们的宗旨是让用户花最少的钱改造,为用户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我们欢迎用户及同行来电进行技术交流,共同发展和提高我国全自动杀菌锅的技术水平(济南杨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