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灰树花的培养设备有哪些?
(一)培养箱 培养母种一般采用培养箱,常用的有2种类型:
1.电热恒温箱 采用自然对流式的结构,冷空气从底部风孔进入,经电热器加热后从两侧空间对流上升,并从内胆左右侧小孔进入内室,再由箱顶的封顶盖调节,使内部温度达到恒定。它适用于低温季节,高温季节不适用。
2.生化培养箱 可调温、湿、气,恒温降温效果均佳,一年四季都能使用。
(二)电热器 主要用于菌种培养室升温,有以下几种类型:
1.反射式电热器 由电热元件、控温器、光反射罩、外壳、保护网等构成。电热元件有裸露电热丝式、石英管电热式。裸露式使用不安全。石英管式有红外线辐射作用,加热效果较好,使用寿命较长,缺点是热量过于集中在房(棚)的某一角。
2.吹风式电热器 结构与反射式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就是加了吹风机。通过强制对流的方式,把热空气送到周围空间,使房间温度较均匀。
3.充油式电热器 电热元件是镶在炉内百叶式散热片油管内的加热器,靠油的循环传热。其优点是发热均匀,且无干燥感;电热元件寿命长。
无论栽培何种食用菌,首先需培养其菌丝体。培养菌丝体的过程叫发菌。而培养子实体的过程叫出菇。发菌与出菇可以在一处,但因为各自所要求的条件不同,最好还是分开。发菌要求的条件是保温、黑暗,空气湿度65%左右。根据这样的条件,一般有以下两种发菌设施。
(三)加湿器 用于栽培出菇期间的保湿,有以下几种类型:
1.离心加湿器 其原理是利用高速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产生“瀑布”效应而将水雾化。优点是不结水垢,使用简便,容易控制;缺点是雾滴较大,加湿半径小。常见类型为手推车式,技术参数为:出雾量0~35升/小时;风量7200米3/小时;功率600瓦,220伏;自重60千克。
2.超声波加湿器 其原理是电子线路产生高频率的超声波振荡,使水变成雾状,雾滴小,效率高。缺点是市售的超声波加湿器容积较小,加水频繁不方便,易结垢。
3.电极式加湿器 用3根不锈钢(或铜)棒作为电极,安在不易锈蚀的水容器中,以水作电阻,金属容器接地,三相电源接通后电流从水中通过,水被加热,而产生蒸气,蒸气由排出管道到达待加湿的空气中。水容器的水路越长,导电面积越大,则通过的电流越强,产生的蒸气量就越多。因此,可以通过改变液流管高低的办法来调节水位高低,从而调节电流及蒸气量,一般1千瓦/时约蒸发1千克水。优点是简单,制作方便,缺水时不会损坏电热元件。缺点是电极和内箱要经常清洗除垢,否则电阻过大,使功率降低而影响正常工作。
4.水压喷雾装置 由干、支、毛3级水管组成。在毛管上每隔3米安装1个微喷头(WP型塑料全圆喷头),工作压为100千帕,喷水量为48升/时,喷雾半径280厘米。优点是安装容易,使用方便,适宜大面积栽培,喷雾范围大,一机多用,既增湿又可辅助降温。缺点是雾化较粗,要求有一定的水压,水质清洁,否则易堵塞而要常清洗。
高温季节灰树花的生产管理主要是降温。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冷气机或空调器,但投资较大、耗电量多。最节省投资的办法是棚顶加盖遮阳物,使之形成阴凉环境,在每日的高温期,从棚顶或棚内喷雾(最好用井水)降温,一般可降低3~5℃。
(四)补水器 灰树花栽培过程也就是生长发育的各阶段都需要培养料含适宜的水分,才能保证菌丝及菇体正常生长,实现优质高产。灰树花非覆土袋栽出一潮菇后,菌袋因大量失水而干瘪,致使出菇减少或不出菇,即使出菇,质量也差,所以说菌料的后期补水是实现优质高产的关键技术。
菌袋的后期补水,现行方法有许多缺点,如:用喷雾或水管喷洒,内干外湿易造成死菇或菇体腐烂;压水注水,水分分布不均,菌丝稀松处水分偏大,菌丝致密处难以补水;泡袋浸水费工费力,补水程度难以掌握;覆土或泥墙,菇体沾泥土,影响质量。因此料袋后期补水就成了的难题。
河北省有关厂家根据真空吸渗原理,试制成功了真空高效菌袋补水罐。补水罐由可移动的补水罐和真空泵两部分组成。使用时在罐内码放1千克重的菌棒50~60个,注水淹过菌棒,压紧罐盖,启动真空泵(220伏,400瓦)抽气而使罐内产生负压,将菌柱间及菌柱内微隙中的空气抽出,为液体渗透进菌柱创造了压差动力。补水前缺水量大的菌柱气隙大,排出的气体多,吸入的液体自然也多,做到了按需分配,最终达到快速均衡补水之目的。
生产使用证明,补水罐工作效率高,不用脱袋,不伤菌丝和幼菇,补水均匀一致,效果良好,可提高菌袋的产菇量30%以上,而且菇体肉厚、个重、韧性提高。
(五)发酵设备
1.三级式培养罐 中、小型菌种厂如开发生产液体菌种或灰树花多糖产品,必须购置适度规模的液体发酵生产设备。在三级发酵中,一、二两级为种子罐,第三级为生产罐。种子罐与生产罐由管道连接,使用前均要用高压蒸气灭菌(空消)。用泵将培养液泵入各级罐体后,再次进行高压蒸气灭菌(实消)。在接种后,根据工艺要求调节罐温、罐压、搅拌速度和通气量。
GY系列小型液体菌种发酵罐是工业发酵的小型发酵设备,考虑了食用菌生长特性及其深层发酵培养所需的条件,是国内推广使用的液体菌种生产专门设备,其容积从70升到7000升有可选性,可连续进行一、二、三级发酵,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可实现自动控制。全套发酵系统由发酵罐、蒸气发生器、灭菌、通气搅拌、电器控制、自动出料等系统组成。其结构原理如图7-5所示,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如下:
图7-5 小型液体菌种发酵设备系统示意图
发酵罐系统:由一、二、三级罐组成,罐体容积逐级按10倍比例放大。罐体之间用管道、阀门接连组成一个整体。罐身为不锈钢双层筒体,夹层中装有电加热管和温度传感器,可以加热升温,也可通过冷却水降温,可根据不同菌类的生长要求维持恒温条件。
电热灭菌系统:由电热蒸气发生器等组成,用蒸气发生器生产蒸气对管道、过滤器、发酵罐等进行空消和实消。
通气搅拌系统:本系统由无油气泵、空气过滤器、喷头等组成。利用无菌空气通入发酵罐,通过搅拌作用,使溶解氧能均匀分布在发酵液中。
电器控制系统:由温度自动控制仪、温度传感器、电加热管等组成,调节温度控制仪上的控温指示,可达到自动控制温度的目的。
2.一级式培养器 国内已有小型一级式液态菌种培养器,容积在200升以下的罐体不用锅炉供蒸气,采用微孔滤膜过滤空气,因而设备投资较少,较适于小菇场应用。一套100升的装置售价20000元左右,5天产60~70升液态菌种,接种栽培袋2000余袋。
如何对灰树花发酵菌株的诱变进行筛选?
要获得高产率的灰树花菌丝体,除筛选较适宜的液体培养基配方外,还需要适合发酵条件的优良菌株。近年来,诱变育种在灰树花菌种选育上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一些成功。陈石良等(1999)进行了灰树花菌种的诱变筛选工作,使之更适于液体深层培养。程序是:以灰树花Gr9801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连续诱变、分离纯化等方法,以斜面生长速度和液体摇瓶发酵产多糖总量为监测指标,筛选出一株遗传上相对稳定、适应液体培养的灰树花菌株GrUV04,该菌株在综合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快,菌体丰满纯白。在培养液中发酵生长力强,菌丝生物量达1.97%,胞内外多糖总量每100毫升达216毫克,分别较出发菌株提高129.1%和75.6%。
1.研究方法
(1)菌种 Gf9801,上海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提供。
(2)培养基 ①斜面培养基:综合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②摇瓶培养液:玉米粉4%,麸皮1%,葡萄糖1%,H2PO40.2%,MgSO47H2O 0.1%。③匀浆培养液在摇瓶培养液中放置10粒玻璃珠。
(3)紫外诱变 在综合PDA培养基平皿中心接入一块0.4厘米×0.4厘米大小的试管母种,置25℃避光培养3天,在无菌条件下切除中心母块,留下新发的菌丝,放在15瓦紫外灯下30厘米处进行诱变。第一次照射10秒,置25℃黑暗条件下培养3天,在无菌条件下切除中央部分菌丝,留下四周新发菌丝。第二次照射20秒,第三次照射30秒,同样方法培养和切除中央菌丝。然后分别挑取生长旺盛、表现异常的菌丝尖端接入斜面试管中,继续培养。
(4)菌种纯化 将经过诱变的菌株接至PDA斜面上,25℃避光活化数天后,在无菌条件下用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洗涤斜面,用灭菌玻璃珠打碎制成菌悬液,适当稀释后,用无菌吸管取0.2毫升稀释菌液,涂布PDA平皿。经25℃避光培养7天后,挑选出生长迅速、菌丝粗壮浓密的菌落,再接入PDA斜面上继续培养,得纯化菌种。
(5)液体培养 用匀浆培养液。将各菌株斜面切成0.4厘米×0.4厘米菌丝块,每50毫升培养液接种8块,25℃培养适当时间,再放摇床上200转/分钟振荡培养4小时,使菌丝震荡成小片状。
(6)测定方法 培养液经双层纱布过滤,分离菌丝体和发酵液。菌丝体用蒸馏水反复冲洗后,于105℃烘至恒重,即得菌丝干重。取适量干菌丝体,粉碎过30目筛,按1∶20量加入蒸馏水,95℃浸提3次,每次浸提时间为2小时,合并3次浸提液经减压浓缩10倍后,加入3倍体积的95%乙醇,4℃低温静置12小时以上,离心(3000转/分,30分)得沉淀物,105℃烘干至恒重,称重,即为胞内粗多糖。发酵液离心去沉淀,收集上清液浓缩5倍,加入3倍95%冷乙醇,低温醇析,离心,收集沉淀物,105℃烘至恒重,即得胞外粗多糖。重复3次,取平均值。
2.检测结果
(1)出发菌株与诱变株的菌丝生长比较 经诱变处理得到2个较优良的突变株,编号为GrUV01和GrUV04,分别接入PDA斜面培养基中,接种块大小均为0.4厘米×0.4厘米菌丝块,重复5次,并以出发菌株Gr9801为对照,比较其生长速度、长势、色泽、密度等,菌株GrUV01和GrUV04的菌丝生长速度快,日生长量分别达5.3毫米和5.9毫米,且菌丝浓厚、丰满,生长整齐,明显优于出发菌株Gr9801。因此,初选出该两菌株作下步复筛材料。
(2)出发菌株与诱变株的摇瓶培养比较 为了使灰树花菌种能适应液体深层培养,将出发菌株Gr9801、诱变株GrUV01和GrUV04分别接入匀浆培养液中,25℃静止培养6天后再上摇床,转速200转/分,振荡4小时,利用玻璃珠物理上的剪切力将菌丝打碎。然后,按10%的接种量转接至摇瓶培养基中,25℃,150转/分。6天后中止培养,进行分析。3次重复,取平均值,结果见表4-7。
表4-7 摇瓶培养的生物量及多糖产率(毫克/百毫升)
通过诱变、筛选而得的2个突变株经摇瓶培养,无论是菌丝生物量还是胞外多糖产量均明显优于出发菌株Gr9801。特别是GrUV04菌株的菌丝干重较出发菌株高129.1%,胞内多糖得率较出发菌株提高120.1%,胞外多糖得率较出发菌株提高35.4%,总多糖较之提高75.6%。
(3)突变株GrUV04的继代稳定性 将GrUV04菌株在综合PDA斜面上转接4代,每代按(2)法进行摇瓶培养,结果表明所得突变株GrUV04在液体培养基中的菌丝生长速度及其产多糖特性是相对稳定的,经过4次传代未出现退化现象。
灰树花液体发酵培养的步骤是怎样的?
1.基础培养基
(1)斜面培养基(综合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马铃薯20%,葡萄糖2%,麸皮5%,蛋白胨0.4%,KH2PO4 0.2%,MgSO47H2O 0.1%,琼脂2%。
(2)培养液A.去琼脂综合PDA培养液;B.葡萄糖2%,蛋白胨0.5%,KH2PO4 0.2%,MgSO47H2O 0.1%,维生素B130毫克/升。
2.研究方法
(1)菌丝干重的测定 发酵液经双层纱布过滤后得菌丝体,用水冲洗干净,置60℃烘箱中,烘至恒重,称量。
(2)液体种的制备 将培养15天的斜面菌丝接种于培养液中,25℃,150转/分钟,摇床振荡培养7天,无菌过滤得菌丝体,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加4倍体积生理盐水及少量玻璃珠稀释、打碎菌球,摇匀,作为液体种子。
(3)碳源的筛选 将B液中的碳源分别换成2%的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甘露糖、果糖、乳糖等23种碳素营养,以无碳源的B液为对照,在250毫升三角瓶中装入50毫升培养液,灭菌后接入5毫升液体种子,25℃,150转/分钟摇床振荡培养4天后测菌丝干重。
(4)氮源的筛选 将B培养液中的氮源分别换成氮素含量为0.06%黄豆粉、豆饼粉、玉米粉、蛋白胨、牛肉膏等15种氮源,每种氮源3次重复,以无氮源的B液为对照,培养方法、条件、测菌丝干重。
(5)最适C/N比筛选 保持B液中的碳源浓度不变,去蛋白胨,按C/N比分别以3∶1、6∶1、9∶1、12∶1、15∶1、18∶1、21∶1、24∶1、27∶1、30∶1、35∶1、40∶1、50∶1、60∶1、70∶1添加硫酸铵。
(6)最适C/N下不同碳源浓度筛选 以最适C/N=21∶1为基准,按碳源(葡萄糖)浓度0.4%、氮源浓度0.02%递增,培养观察菌丝生长情况。
3.结果与分析
(1)灰树花对碳素的利用 灰树花对碳源的利用相当广泛,对单糖、寡糖、多糖及糖醇均可利用(表4-5)。
表4-5 不同碳源对灰树花菌丝生长的影响(毫克/百毫升)
在单糖中,葡萄糖的利用最好,其次是甘露糖,而对半乳糖的利用最差;在寡糖中,灰树花对麦芽糖的利用最好,其次是乳糖,而对棉籽糖的利用最差。灰树花在葡萄糖中比在果糖中生长要好,说明醛糖比酮糖更容易被灰树花利用。这一结论也可从麦芽糖与蔗糖的结果差异上得到证明,麦芽糖为两葡萄糖单体联接成的双糖,蔗糖为葡萄糖与果糖组成的双糖,灰树花在麦芽糖作为碳源的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量是在蔗糖上的2倍多。糖醇作为碳源效果不好,甘露醇与甘露糖相比,菌丝干重值低得多。该结果与肖光辉等在猴头菌中的碳源试验结果相吻合。以乳糖作为碳源时,灰树花生长良好,显示其对乳糖的利用能力很强,这一点与石勇民等对猴头菌的研究结果不一致。此外,灰树花对糖醇(甘露醇)的利用比相应的糖(甘露糖)要差得多,对乙醇几乎不利用。
在多糖中,玉米淀粉是灰树花最好的碳源,其次是麸皮、玉米粉,而对糊精、纤维素的利用最差。张伟心等(1999)对灰树花液体培养条件的研究也证明,在麸皮5%,玉米粉1%,麦芽糖2%的培养液中,生长的菌球小,密度大,生物量高。在中等通气量(500毫升三角瓶装液量100毫升以下,生物量最多),初始pH6,25℃,200转/分钟,振荡培养144小时即可结束发酵。
以麦芽糖、玉米粉及麸皮为碳源,灰树花生长最好,菌丝干重最大。麸皮与玉米粉是农产品,价格低廉,在生产上代替葡萄糖做为碳源,可以降低成本。
(2)灰树花对氮素的利用 不同氮源对灰树花菌丝生长的影响有明显的差异(表4-6)。
灰树花对有机氮的利用强于无机氮,有机氮中以来源于天然农副产品中的黄豆粉、豆饼粉和玉米粉为最好,其次是酵母膏、牛肉膏、蛋白胨、干酪素等多组分复合氮源,而在尿素或谷氨酸等单一组分的氮源中菌丝生长量最小,与对照无甚差异。无机氮中,对铵态氮和硝态氮均可利用,但对铵态氮的利用比对硝态氮的利用要强,这与有关资料报道的其他灰树花对氮源利用的情况基本一致。
表4-6 氮源对灰树花菌丝体的影响(毫克/百毫升)
酵母膏、牛肉膏、蛋白胨、干酪素等有机氮源富含各种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可直接被菌丝吸收利用,因而,使用这类多组分复合氮源时,灰树花菌丝生长快,生物量较高。当使用无机氮为氮源时,菌丝必须利用无机氮合成其需要的各种氨基酸,而某些氨基酸几乎或者完全不能生物合成,从而影响菌丝的生长。因此,包括灰树花在内的多数灰树花虽然能利用无机氮,但生长缓慢。值得一提的是,灰树花在黄豆粉、豆饼粉、玉米粉等天然植物氮源中生长最好,收率最高。原因一方面可能是这些氮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及多种生长刺激因子;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灰树花菌丝分泌的蛋白酶较适合于这类植物蛋白。因此,完全可以采用豆饼粉、玉米粉等农副产品加工中的下脚料作为灰树花生长所需的主要氮源物质,其效果比添加蛋白胨、干酪素、酵母膏、牛肉膏等贵重氮源物质还要好,且这些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最经济。
(3)C/N对灰树花菌丝生长的影响 灰树花可在较大范围的碳氮比中生长,而在C/N 比为15∶1~60∶1的范围内菌丝生长较好,并在C/N为21∶1时达最大值。当C/N比超过60∶1时,菌丝生长量急剧减少。因此,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硫酸铵为氮源的液体培养中,灰树花菌丝生长的适宜C/N比为15~60∶1,最适C/N比为21∶1左右。当C/N比固定在21∶1,碳素含量在3.2%以下,氮素含量在0.15%以下时,随着碳氮源浓度的增加,菌丝生长量逐渐增加,并以碳素含量在3.2%~4.8%、氮素含量在0.15%~0.23%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生物量最大。这与文献报道的菇类营养生长阶段最适C/N=20~40∶1,适宜氮含量0.06%~0.20%基本一致。当碳源浓度大于4.8%、氮源浓度大于0.23%时,就会出现菌丝生长受抑制的现象,说明营养物质并非越多越好。
以上结果是碳氮源单因子对灰树花菌丝生长的影响,多因子的综合交互效应有待进一步研究。
灰树花菌丝体的液态深层培养过程是怎样的?
1.摇瓶培养液体菌种 这是液态深层生产灰树花菌丝体工艺中最基本的技术。摇瓶培养的液体菌种数量较少,可供发酵罐接种用,也可直接用于栽培生产,一般适用于扩接固体菌种(主要是栽培种),生产规模不大的菌种厂适宜采用。用摇瓶培养液体菌种,周期短,可连续多次扩大培养(不超过5次),对发菌速度、菌种质量一般无不良影响。
将培养液装入500毫升三角烧瓶内,每瓶装量为100毫升,加入10~15粒小玻璃珠或直径在0.8厘米以下的玻璃碎片,用棉塞和牛皮纸封口,121℃灭菌40分钟,取出冷却至28℃时接种。每瓶接入斜面母种数小块,使气生菌丝一面向上悬浮于液面,在24~26℃恒温下静止培养48小时。当气生菌丝延伸到培养液中时,置往复式摇床上进行振荡培养,振荡频率为80~100次/分,振幅(冲程)6~10厘米;如果用旋转式摇床,偏心距为4厘米,振荡频率为150~220转/分,因旋转速度过快,菌丝球一般较大,且菌丝球表面绒毛状菌丝少,不适于做菌种使用。因此,一般旋转式摇床的偏心距应作适当调整方可使用。摇床室温度控制在24~26℃,培养72~96小时。食用菌种类不同,摇床培养的技术参数也有区别,灰树花一般在25℃,200转/分钟,偏心距4厘米,摇瓶3~4天培养结束,培养液呈黄棕色,清澈透明,有许多菌丝小球,镜检菌丝球直径,要求在1~2毫米内。取样品离心过滤(2500转/分,15分钟),105℃烘干至恒重,称菌丝体干重,达10克/升即可。这样的菌种可再扩接于三角瓶内,每瓶接种菌液10毫升,继续扩大进行摇瓶培养,因菌丝球正处于旺盛生长状态,分散度好,能缩短摇瓶培养时间,快者2天即可终止培养。如果培养液混浊,大多是细菌污染的结果。培养液经显微镜检查合格后,方可用于生产。摇瓶培养的液体菌种,在4℃冰箱中保存20~30天,在15~20℃室温中保存5~7天,对接种成功率、产量均无不良影响。
在生产实践中,也可因陋就简利用大号玻璃瓶制备液态菌种,但要有效果较好的空气过滤装置。
2.菌丝体的三级扩大培养 一级种子罐定容35升,摇瓶种子通过装有阀门的接种管接入,按5%~7%的比例接入摇瓶种子1.5~2升,按发酵工艺培养成熟;一级种子再接入二级种子罐,定容350升,按10%接入一级种子35升,培养成熟。无论哪一级菌种罐,在接种前须先将罐体空罐消毒(135~140℃)1小时,再注入培养液实消。程序是先预热夹层至90℃,10分钟后,放蒸气进入内层升至115℃左右饱压恒温8分钟,不宜过久,以免破坏养分。然后向夹层注灌冷水降温,降至26℃即可接种。接种时,要注意开排气口,关进气口,降压至0.05兆帕。同时抽样镜检并用肉汤培养基检查培养液灭菌情况。0时,取样检查杂菌、0.D值(光密度)、初糖;12、24、36、48小时,各取样检查一次0.D值、残糖、pH。正常培养48小时后,pH降至5.0,0.D值净长0.5左右,糖耗一个单位左右,即可转接容积较大的第三级培养罐。
第三级培养罐容积10吨,一般定容7500升,培养液与消泡剂(聚环氧丙烷甘油醚)同时加入,消泡剂加入量占培养液的0.03%为2.5升。按10%接种量(2个二级种子罐接1个三级罐)接入菌种。先空消罐体(140℃)1小时,再实消(115~118℃)50~60分钟,然后降至25℃接种。前期培养温度25~26℃,后期26~27℃。pH控制在5.5左右,降低时则流加尿素,加量一般为培养液的0.2%。发酵前期通风量1∶05(体积/体积),中期温度上升可加大通风量至1∶1,并防止pH下降过快。接种后,叶轮转速180转/分,培养72小时后,中间每隔12小时取样测糖、氮、pH、杂菌。中途补料可增加菌丝生长速度,缩短发酵时间,增加菌体浓度。补料可分次在20小时、40小时、60小时补入,补入料量视具体情况而定。
注意控制培养时间,过早放罐菌丝体产量低,太迟则菌体老化自溶,三级罐一般培养3~4天即可。放罐标准:pH下降至5,残糖2.5左右,氨态氮不超过30毫克/毫升,菌球浓度达到1000~1500个/毫升,或经3000转/分离心10分钟,每100毫升菌泥湿重在20~25克。
液体菌种发酵要根据菌类生长要求选择不同工艺条件,灰树花一般控温25℃,罐压0.05兆帕,通气量(液体∶气体)1∶0.3~0.5,搅拌200转/分。
检查发酵液质量项目包括:纯度检查,镜检或平板培养无细菌、霉菌检出;活力检查,镜检菌球边缘菌丝分枝细密,用结晶紫染色时着色深,菌丝细胞原生质尚未出现凝集现象和空泡,培养液静止5分钟,菌泥不下沉;80%菌球直径小于1毫米。
培养液经板框压滤或连续离心分离得菌丝体,经烘干可以直接食用或作饮料、食品添加剂;也可提取灰树花胞内多糖,培养液浓缩可得胞外多糖,均可作为制备药物的原料。
含大量菌丝的培养液可代替母种用于原种生产,也可代替原种用于栽培种生产。用液体菌种扩大的菌种,发菌快,活力强,用于栽培定植快、污染率低。在大规模栽培中,菌丝体液可注接已灭过菌的栽培袋,一个5吨发酵罐,3天内便可生产3.5吨液体菌种,按5%的接种量计算,500克干料的栽培袋注入液体菌种25毫升,3.5吨液体菌种可接种70吨培养料,约14万个栽培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