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近几年国家对计算机软硬件开发行业的政策扶持有哪些?
产业规划和电子认证服务业发展规划指明未来重点支持领域,根据工信部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计算机硬件及软硬一体产业方面拟重点开发:
计算机产品工业设计、主板制造、轻薄便携、低功耗、触控技术,工业控制计算机体系结构;空中交通管制技术;地面数字电视关键技术,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蓝光高清光盘技术,数字版权管理技术,数字内容保护技术,家庭网关技术,家用电子设备互联技术,统一的多业务认证平台技术。
计算机应用服务方面拟重点开发:
非结构化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实时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嵌入式软件技术,信息安全软件技术,智能人机交互技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地理信息处理技术,分布式计算技术,并行计算技术,虚拟化技术,网络化大型软件开发和验证技术。
IP多媒体子系统(IMS)技术,IPTV中间件(Middleware)技术,新型密码技术,认证与识别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不良信息识别、防范与过滤隔离技术,可信计算技术,工业现场控制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技术,软件即服务技术,信息技术服务关键支撑工具处理技术,游戏动漫软件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绿色IT支持软件技术。
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是什么?
一、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
以1998年信息产业部成立为标志,信息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全球信息产业剧烈动荡、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始终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过去的五年,是信息产业发展最快、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的五年。
信息产业一直保持2-3倍于GDP的速度发展。2002年,全国信息产业增加值达到5726亿元,占GDP的比重由1997年的2.3%提高到5.7%,通信业增加值达到2746亿元,占GDP比重为2.7%,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增加值达到2980亿元,占GDP比重为3% 。
电信业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实现了向世界第一大电话网的跨越。电话用户总数跃居世界第一位,普及程度大幅度提高,电话用户总数达到4.2亿户,是1997年的5.3倍,固定电话用户2.18亿户, 移动电话用户达2.12亿户。电话普及率由1997年的8.11%提高到33.74%。
覆盖全国、连通世界的现代通信网基本形成。局用交换机容量达到2.84亿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2.71亿户,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776万路端,光缆总长度达225万公里,其中长途光缆47.3万公里。与我国开通电信业务的国家和地区达到200多个,实现移动电话漫游的达到120个。
电信业在发展中加大改革力度。经过改革重组,电信领域实现由垄断经营向竞争开放转变。基础电信领域已经有6家骨干企业,增值电信领域已经有4400多家经营者。
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电信业稳步实施对外开放。
电信管理体制实现由政企合一向政企分开、依法管理的转变。
产业规模取得新的突破。2002年销售收入 1.4万亿元,比2001年增长20%,五年平均增长25.2%。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三,国内各工业部门首位。
外向型经济发展取得新的突破。改革开放以来,全行业吸收外资超过700亿美元。2002年出口925亿美元,居我国外贸出口第一位,对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达46%。彩电出口1800万台,为1997年的5倍。通信类产品进入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结构调整取得新的突破。投资类、消费类、基础类三大类产品结构的比重进一步趋于合理。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大公司战略成效显著。产业集群化趋势日益明显,初步形成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湾地区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聚集带。
技术创新取得新的突破。软件产业年均增长30%以上,2002年营业收入1100亿元,经认定的软件企业有6000多家,软件产业基地11家,中文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集成电路产量由97年的13亿块提高到85亿块,技术上已具备0.18微米芯片设计开发、规模生产能力。
二、下一步发展思路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纲领,并明确提出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信息产业作为基础性、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应争取在国民经济全局中有更大作为。
(一)2003年宏观发展目标
信息产业增加值达到632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9%,其中在电信业中,电信业务收入4510亿元,发展固定电话用户330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200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19.4%、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20.1%。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领域,销售收入1.64万亿元,增长19%,出口总额1000亿美元,增长8%。
(二)发展机遇
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纲领,提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路子,并强调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这将促进信息产业跨入新的发展阶段。
存在的主要问题。电信领域:电信网间互联不畅问题突出,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尚未建立,电信立法滞后。电子信息产品制造领域:结构性矛盾突出,核心技术与国外的差距明显 ,国际竞争压力日益增大。
(三)政府将在以下方面加强工作。
1. 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加大监管力度,实现通信业有效益的快速增长。
加强对行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处理好当前发展与长远需要的关系,注重投资建设的综合效益,防止过度投资;处理好发展新技术与业务更替的关系,使新业务渐进发展,平滑过渡;积极调控和引导市场,防范投资风险;加强规划指导、整顿建设市场、引导企业联合建设,防止不必要的重复建设。
加强对业务发展的政策引导。引导企业调整发展思路,将发展着力点转变到提高效益与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积极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实现规模与效益、速度与质量统一;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积极引导企业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形成运营、制造、信息服务等多方合作、利益共享的新型产业链;引导和推动运营企业开发国际市场。
发挥技术标准对通信发展的指导和支撑作用。加强通信技术标准工作,保证通信网的完整性、统一性、先进性;积极开展与下一代电信网密切相关的关键技术标准的研究工作;按照"积极跟进、先行试验、培育市场、支持发展"的原则,继续做好第三代移动通信相关技术试验的组织工作。
加大政府监管力度,确保网间通信安全畅通。要从8个方面采取措施:技术方面,建设网间通信质量监控系统;管理方面,建立网间通信质量联席会议;经济方面,调整网间结算标准,理顺结算关系;标准方面,建立网间通信质量标准考核体系;舆论方面,建立网间通信质量通报制度;教育方面,进行基本行规教育;政策方面,出台"硬措施";法律方面,对恶性互联互通事件追究刑事责任。
建立电信普遍服务机制。一是要保证目前的普遍服务水平不下降。另一方面 是要不断提高农村边远地区的通信服务水平。
加快制定《电信法》。信息产业部对《电信法》的起草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已经把这项工作作为了今年工作的重点。成立了起草领导小组、起草工作小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在《电信法》的立法工作上,要立足国情,借鉴国外。目前我们也在对国外的电信法进行研究,但是也要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
2.积极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加大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调整和发展力度
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努力扩大内需和出口。在保证大宗出口产品扩大的同时,抓好软件与集成电路的出口;在保持传统出口市场份额的同时,继续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在努力扩大产品出口的同时,鼓励有比较优势的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投资,扩大境外加工贸易,带动国内产品出口。
加快建设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立足国内产业比较优势,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引资力度。
加快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全面落实18号文件规定的投融资、税收、政府采购等政策。继续加强软件产业基地和软件工程中心建设。加大对国内软件的支持力度,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产品和龙头企业。提高集成电路加工制造能力、市场占有率和设计水平。
加大电子信息产品市场监管和行业调控力度。加强价格协调、知识产权保护和质量监督,打击假冒伪劣、制止恶性竞争。加强指导和协调,支持企业主动应诉反倾销调查,妥善解决专利纠纷。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产业损害预警系统。
以推广应用为重点,积极务实地推进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发展,积极推动政府上网扩大范围,建立高效的政府部门业务系统,提高工作效率。着力推进企业信息化,推动企业应用信息化建设进行生产管理流程再造,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推进社会信息化,加强信息资源开放和利用,丰富网上应用,开放公用数据库,推进社区信息化。(完)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国家政策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列了七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其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关于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主要内容是,“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加快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数字虚拟等技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其中与通信业有关的是宽带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即TD-LTE及其后续标准4G)、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三网融合、物联网等。
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1、1996年发布《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
2、1994年2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3、1996年2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
4、1997年12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
5、新《刑法》第185和第286条。
信息安全问题日趋多样化,客户需要解决的信息安全问题不断增多,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安全手段不断增加。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网络的安全,特别是国家重要基础设施信息系统的安全,已成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安全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国家也从战略层次对信息安全的建设提出了指导要求。
扩展资料:
信息安全的意义:
1、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
2、信息网络涉及到国家的政府、军事、文教等诸多领域,存储、传输和处理的许多信息是政府宏观调控决策、商业经济信息、银行资金转账、股票证券、能源资源数据、科研数据等重要的信息。
3、在信息化社会中,网络信息系统将在政治、军事、金融、商业、交通、电信、文教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社会对网络信息系统的依赖也日益增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信息安全法规
国家出台了哪些与大数据相关的政策
2016年2月24日,发改委、能源局、工信部联合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6年3月2日,工信部、央行、银监会三部委联合印发《加强信息共享 促进产融合作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依托各地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建立产融信息对接服务平台,建立方便、快捷、高效的信息沟通交流渠道。
2016年8月3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了《江苏省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将支持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展金融服务,共享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终端媒体产生的数据,把握客户消费习惯、风险收益偏好等行为特征,为用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精准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2016年3月7日,环保部印发《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部党组要求,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监管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转变环境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
2016年1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要提升治理能力,加快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污染源排放、环境执法、环评管理、自然生态、核与辐射等数据整合集成、动态更新,建立信息公开和共享平台,启动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