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接单的黑客

黑客接单,黑客业务,黑客技术,黑客教程,网络安全

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

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要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

您好,开展教师培训是有原因的。

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一、教师培训的理论依据

1、终身教育理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小学教师终身教育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保证。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各种各样的新知识、新事物、新能源、新行业大量涌现,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经济对知识的依赖程度日趋显著,竞争社会对人类的素质要求愈来愈高。1994年和1997年召开两次终身学习的国际会议,强调“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类的生存概念”,把“终身学习” 提高到“生存概念”、“生活方式”的高度。

2、“教师教育”概念的提出

到底是“教师培训”还是“教师教育”,目前仍在争论。相比较而言,世界各国倾向于“教师教育”的说法稍普遍些。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认为它是一种“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训练和不断的探究,才能获得和维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公共事业”。教师作为专业人员,要经历由不成熟到成熟的专业发展过程。已经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虽然经过了职前教育训练并获得了教师资格证书,但不意味着他已经成为成熟的专业人员。在职教师还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发展其专业水平。

美国于七、八十年代发起了一场“教学专业化运动”,以培养专业人员的教师教育代替原有的师范教育。日本于1972年开始使用“教师教育”概念。教师教育倡导教师的职前培养与教师的职后培训相互衔接;强调教育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为目标。教师教育打破条块分割,实现培训体制一体化。一体化的师资培训体制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职前培养、在职提高和继续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式具有持续性和衔接性;二是指师资培养过程中高等师范院校、中小学校和教师继续教育机构的共同参与。一体化的师资培养模式是教师成长、成熟和现代教育观念形成的需要,是优化师资培养资源的合理选择,是发达国家师资培养模式的普遍选择,也为我国教师教育、教师培训、校本培训的研究提供宝贵经验。

在中国有着100多年教师教育(师范教育)的历史,但提出并使用“教师教育”这一概念是在21世纪初,即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的“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这是在中国教育政策文本中首次使用“教师教育”概念。2002年在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第一次对“教师教育”给予了相对完整的诠释:“教师教育是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的统称。”其中,也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这是20世纪60年代全球性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兴起、90年代中国具有严格意义教师专业化运动展开以来的必然趋势。

二。长期以来,我们国家的中小学教师社会地位低下,不受重视。其原因尽管有多方面,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低,教师没能像医生、律师、工程师那样,被看成专业人员(只要高中毕业就可以教小学甚至教初中,换言之,只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就可以当老师;对于教师这一职业完全没有专业技能方面的要求),则是教师社会地位低下的最根本原因。可见,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而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关键是要提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这是因为教育技术能力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设计,而教学设计是把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桥梁科学;它要依据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对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学步骤进行科学而具体的规划;要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套有效而且可操作的策略与方法。这就表明,教育技术能力是任何学科(包括文科、理科、医科、农科„„)的老师都必须具有的能力,是大、中、小学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具有的能力,也就是“如何进行教学的能力”(它相当于医生“如何进行治病的能力”、律师“如何帮人打官司的能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正是从“如何教”的角度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了规范的要求,而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这一计划项目的核心是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则是要保证这一要求能真正落到实处——使每一位中小学教师都具有这方面的专业技能。达不到这一要求,不具备必要的教育技术能力,即使你有大学毕业文凭,也没有资格当老师。由此可见,“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的实施,尤其是这一轮国家级、强制性并涉及上千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的实施,将对我国教师专业能力建设起何等重要的作用。

2023年几月几号开会?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分别于2023年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

增设中小学生春秋假

支持河南行业特色大学建设“双一流”高校

设置青少年进行网络游戏的时间上限

实行教师弹性坐班制

让流动儿童在父母所在地上高中

职普分流推迟到高考

代表委员们带来的这些建议

你支持吗?

增设中小学生春秋假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梅亦建议,增设中小学生春秋假,在全国范围内探索和推进中小学生春秋假制度,比如在3-4月和10-11月间各增设7天左右的春假和秋假,同时可以相应缩短暑假时间,保证每学年放假时间总量不变。春假和秋假如果能有效落实,将创造两个新的旅游小高峰,同时减少黄金假期旅游扎堆拥堵现状。

建议高校对学生合理加压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表示,中学“拼命学”大学“拼命玩”的现象亟待扭转,高校学习期间要对学生合理加压。建议在修改《学位法》时引入学位分级制度,通过细化现有学位等级来细分人才。目前,国内有些高校已经通过评选优秀毕业生来细分人才,比如有高校评选10%的一等和10%的二等优秀毕业生,也有部分高校各评10%的优秀毕业生。“通过学位细分反过来刺激和倒逼学生对于平时学习过程的重视。”

吴仁彪说,“调研数据显示,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第一年的本科大专生录取率仅为4.7%,2020年实际录取率就高达92.3 %。我国高校扩招的前一年,也就是1998年,全国本科大专招生规模是108万人左右,到2022年研究生招生规模已经到了127万。这说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稳步迈入普及化阶段。然而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有些人积极进取,有些人不进而退,导致同一所院校的应届毕业生质量往往是良莠不齐的。”

设置青少年进行网络游戏的时间上限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行为引导和监管?纷乱复杂的世界变局和我国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为我国大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尤为重要。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接受记者专访。他提出,加强对现代年轻人网络使用规律等相关的课题研究,培养一批既有正能量又被年轻人群体接受的网络领袖,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分析和对待网络舆情。

大学生网络群体易受信息“茧化”

不良文化等影响和干扰

张改平在提案中表示,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容易陷入网络群体极化和沉迷游戏等现象之中,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减退,易于引发网络舆情乃至意识形态风险。

根据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结果显示,2021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3012所,在校大学生总规模4430万人,年龄结构集中在16岁至24岁,是互联网群体中较为庞大且活跃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改平认为,这些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信息获取和网络社交的“茧化”倾向。网络平台长期向网民推荐符合读者偏好的内容,导致观点同质化与极端化,形成“信息茧房”。

这使得大学生网络社交相对封闭性以及校园文化的同质性、单一性,使大学生更容易陷入“信息茧房”,造成个体思维定势和群体间观念极化等危害。

二是偏好排他性造成大学生认同壁垒。大学生网络社交呈部落化,部落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较高,对外则表现出较强排他性,使大学生网络群体圈层壁垒阻碍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融入。

三是网络游戏和网络娱乐成瘾性。大学生消费数据显示,59.6%的大学生热衷网络游戏。加之网络游戏内部大多是社区化、部落化的社交模式,导致部分大学生游戏成瘾、娱乐过度,甚至个别大学生因此荒废学业,性格偏执,影响身心健康。

建议加强大学生

网络使用规律等相关课题研究

提高高校舆情应对能力

在纷乱复杂的世界变局和我国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为我国大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尤为重要。

通过立法和政策导向,加强对自媒体和网络信息平台的监管力度,规范网络信息的发布,加大对网络社区的引导。通过监管与引导紧密结合,逐步破除“信息茧房”、社交圈层等方面对大学生成长造成的负面影响。

同时,张改平建议,加强对现代年轻人网络使用规律等相关的课题研究,培养一批既有正能量又被年轻人群体接受的网络领袖,引领和带动健康多元的大学生网络文化环境。尤其是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上,善于运用学生网络骨干的引领作用,切实做好大学生网络心理疏导,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分析和对待网络舆情。

另外,设置青少年进行网络游戏的时间上限,依法依规赋予学校、家长适当的监督权限。全力支持和提升高校网络思政建设,培育高校精品网络思政项目,提升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

建议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过重负担

2019年,中办、国办下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即“教师减负20条”,受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普遍欢迎。

近期,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刘林在调研中发现,大中型城市中小学编制不足、人手紧张的问题仍有存在,一些中小学出现了人不够用以及年轻教师任务多、压力大等问题。

对上述现象,刘林建议:

一是根据现阶段中小学教育发展实际和未来需要,重新核定中小学编制国家标准,地方根据核定后的标准,统筹本地事业单位编制指标,并运用员额制、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满足中小学用人需求,解决大中型城市中小学人手不足问题;

二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强化中小学教师工作量与岗位任务统筹协调机制,不仅要把住社会事务进校园的“入口关”,而且教育系统内部也要对布置给中小学的任务、事项再协调再优化,防止叠加效应,布置新任务要站在中小学教师的角度换位思考,成为真正的“娘家人”;

三是加强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培训,提高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能力,提升智慧教育知识素养,以科技赋能教育,为中小学教师减负。

实行灵活的弹性坐班制,减轻教师负担

为了真正将教师减负落到实处,民进中央今年两会带来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教师负担的提案》。提案建议:

一是健全教师负担管理机制。细化教师减负清单内容,增强执行的可操作性,明确教师的工作职责范围,明确禁止进校园活动的范围,明确学校拒绝非教学事务干扰的权利和保障制度。民进中央建议,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对要求教师关注的公众号、网络平台,以及需要教师参与完成的点赞、转发等工作进行全面清查,整合网络管理资源,减少教师参与频次、避免重复参与,向社会公布并接受监督。提升监管层级,由省级教育督导部门牵头建立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监督机构,设立投诉专线、增设投诉网络平台模块,定期对市县党政机关、学校落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政策文件的相关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二是优化课后服务师资供给机制。支持学校结合工作实际需要调整教师工作时间,根据教师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差异实行灵活的弹性坐班制;将艺术兴趣活动等课后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由教育行政部门择优委托校外专业机构实施,学校负责总体设计和监督评价,减少教师课后服务的时间成本和教学压力。

建议停止向未成年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长期以来,未成年人网游问题备受外界关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也尤为关注这一话题。

李燕表示,一方面,随着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数字化生活逐步普及,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培育正在步入快速提升时期,但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给未成年人接触网络游戏提供了基础条件。另一个方面,近年来,游戏产业的市场规模、市场主体发展整体呈上升走向。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网络游戏在未成年人防沉迷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乱象,比如有的网络游戏依然无需实名认证等,一些不良网络游戏公司违规行为也是层出不穷。

最后,也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家庭教育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不可捍动的决定性作用。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教育,甚至一些家庭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亲子关系的缺位,影响孩子心智的发展和性格养成,从而向虚假的游戏世界寻求心理安慰,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家长值得深思的问题。

因此,她强烈建议国家全面停止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将禁止提供网络游戏服务同样纳入《未成年人保护法》,并严厉打击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企业和平台;加大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游戏运营商和平台服务商的监察处罚力度,一旦查到,坚决予以退出。

另外,当前一些网站平台的功能设计不够合理、保护机制不够健全。建议建立未成年人保护监管系统,强制成年人用户采用人脸识别登录网络游戏,禁止游戏类产品在网络平台上投放任何形式的宣传广告,强制执行手机、电脑、学习机等终端设备预装家长监控网络管理的软件。

同时,明确禁止售卖对未成年人上网限制的破解软件,由中央网信办和公安机关牵头,开展清理行动。建立未成年人网络游戏举报管理平台和出售破解未成年人上网限制软件的投诉平台,网信部门会同公安部门共同强化监督并加大处罚力度;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冲动消费全额退还制度由8岁以下拓宽至18岁以下,从源头堵住网络游戏的付费成瘾机制。

建议让流动儿童在父母所在地上高中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陆铭建议尽快修改《义务教育法》,实施12年义务教育。在立法层面,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可在父母工作和居住所在地接受高中教育。

陆铭认为,近年来,由于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父母所在地入学以及参加中高考面临很多限制,在流动人口家乡仍然存在大量留守儿童。每一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入高一年级之时,都会有一大批不得不从居住地城市离开,返回户籍地就读。 “面向未来,中国要保持中等速度和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必须一方面提高人均受教育水平,另一方面提高劳动力在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配置效率。”他认为,以上两方面都与大规模跨地区的劳动力流动有关。中国城镇户籍儿童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较高,因此,重点是提高农村户籍儿童的受教育年限和质量,而其中的难点是大量的流动儿童和流动人口家乡的留守儿童。

他建议提升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逐步达到4.5%。进一步推进中央有关教育的财政转移支付与人口流入地吸纳外来人口落户的数量和外来人口随迁子女就读数量挂钩。督促人口流入地地方政府加大教育投入,确保中小学教育逐步覆盖外来人口的随迁子女。对资金不足的地方政府,帮助其发行外来人口市民化的专项债,并且用于增加教育投入。同时,建议尽快修改《义务教育法》,将第十二条“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改为“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居住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此外,陆铭还建议逐步扩大12年教育的普及率。在人口流入较多的地区,加大力度建设高中阶段的学校,让更多流动人口子女能够在父母所在地接受高中教育。

建议提升中小学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学历

2021年11月29日教育部发布《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幼儿园、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要求为专科、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教师为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虽然与之前相比有所提高,但与世界教育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为此,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建议:

一是系统性地优化教师培养院校的结构。随着我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当前的教师培养层次与院校结构已不能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需求。建议:一方面加强对地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引导地方本科层次师范院校提质增效,通过联合办学、本硕一体化等,因地制宜地开展卓越师资的培养;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生均拨款机制,制定各种专项师范生倾斜政策,引导和鼓励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培养,尤其是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进一步充实师范生培养的力量。

二是全面提升教师培养的学历层次。当前亟需提升师范生培养层次,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建议:一方面扩大国家层面的公费师范生的培养规模与培养层次,提高地方师范院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二是逐步扩大全国教育硕士招生规模,逐年增加师范专业学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计划人数,给有资质培养教育硕士的单位更多政策扶持

作为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国家教育部在什么时候颁

2004年12月25日。

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是指导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基本依据,适用于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和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考核。

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简要内容是什么

课题的研究过程:

1、认真学习素质教育理论,提高对劳技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对于劳动技术的教育,各地教师包括领导往往认为:劳动技术教育不是中考经及高考的范围,因而不少学校以及教师对待劳动技术教育持忽视乃至轻视的态度,也有不少学校甚至不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程,为了进一步澄清错误的认识,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国家教委的有关素质教育的文件,通过学习我们提高了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水平,全校教师一致认为,劳动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课程,是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建设者的重要途径,因而劳动技术课是一门非开不可的课程。不开设这样的课程就不是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就不是社会主义学校。

2、认真选择劳技课开设的课程,编写校本课程方案

认识统一了,怎样开设劳动技术课程又是围绕教师们的一个重大课题,因为国家教委颁发的劳动技术教育大纲中规定的课程有不少内容不是不能够适用于我们学校就是我们的教师的水平不能够适应教材的需要,怎么办?我们劳技术教研组的教师共同商讨决定,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师的实际出发,自己动手编写教材,形成校本课程。主张已经决定,但是编写什么样的教材又成了一个头痛的问题。经过劳技教研组全体老师的商讨,我们根据实际选择了摄影课程,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照相机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庭,摄影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项日常活动,但如何掌握摄影技巧,如何使摄影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门艺术还需要学生加以学习,加之我校有摄影水平较高的教师,于是我们决定开设摄影课程。而对于图像处理的课程源于我们的教师有一次上北京游玩,在北京的旅游景点照了张相片,后来又经过处理打印地手绢上,非常好看,那么我们的学生能不能也掌握这一技术呢?能,孙本然教师说,我们也要学生掌握这一技术,即使以后上不了大学,掌握了这一门技术后也可以到商场、交通路口开设摊点进行营业,为他们的生活和就业解决问题。于是我们又开设了计算机图像处理课程,没有教材怎么办?教师自己编写在学校自己油印。而对于篆刻课程主要考虑的是农村中学生的经济收入是有限的,要从事劳动技术的学习必须给予一定的投入,而从事篆刻投入小、容易学习,见效快。因而我们邀请了具有篆刻专业技术的外校教师来我校对学生进行培训,同时我们的王伟老师也跟着学习,到后来,由他加以任教。

3、积极实施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学生能力

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因而我们在劳动技术教育中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技术能力为重点,着力培养学生的劳动技术能力。通过我们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术手段,形成了一定的技术能力,有不少学生学会了篆刻,能够将自己的姓名刻在石头上,并且能够用多种手段刻制印章。

4、成立劳技教教研组,确定专职任课教师

为了更好地加强劳动技术课教学,我们学校专门成立了劳技教研组,专门领导和协调劳动技术教育工作,并且确立专门任教劳技术的专职老师,这样我校共有三名劳技专职老师,三名劳技兼职老师。队伍强大了,对于劳动技术教育的效果也产生了。

六、课题研究的结论:

1、培养了学生劳动观念

通过近几年的劳动技术教育,我校学生普遍增强了劳动观念,除了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之外,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都能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劳动,学生的劳动观念变化了,学校的校园环境也变化了。

2、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近几年的劳动技术课的教育和教学,我匀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上作了一些探索和努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摄影、计算机图像处理和篆刻的方法和技巧,在初三毕业班学生的集中培训的过程中,学生也学会了一些基本的劳动技术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劳动技术技能。

3、教师更新了教育观念

通过近几年的劳动技术教育和教学,教师的观念得到了更新,不少劳动技术老师对所从事的学科教学有了清醒的认识,他们不再认为自己所教的科目是小儿科、副科,而是认真从事所教科目,自己动手编写教材,自己动手装订教材,为了编写教材,老师们认真学习了有关劳动技术的理论和书籍,提高了自己的知识视野,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 评论列表:
  •  惑心鸽屿
     发布于 2023-04-03 11:21:09  回复该评论
  • 提高对劳技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对于劳动技术的教育,各地教师包括领导往往认为:劳动技术教育不是中考经及高考的范围,因而不少学校以及教师对待劳动技术教育持忽视乃至轻视的态度,也有不少学校甚至不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程,为了进一步澄清错误的认识,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国家教委的有关素质教育的文件,
  •  可难擅傲
     发布于 2023-04-03 10:33:05  回复该评论
  • 终身学习” 提高到“生存概念”、“生活方式”的高度。2、“教师教育”概念的提出到底是“教师培训”还是“教师教育”,目前仍在争论。相比较而言,世界各国倾向于“教师教育”的说法稍普遍些。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
  •  鹿岛莺时
     发布于 2023-04-03 16:53:17  回复该评论
  •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术手段,形成了一定的技术能力,有不少学生学会了篆刻,能够将自己的姓名刻在石头上,并且能够用多种手段刻制印章。4、成立劳技教教研组,确定专职任课教师为了更好地加强劳动技术课教学,我们学校专门成立了劳技教研组,
  •  痴妓葵袖
     发布于 2023-04-03 18:01:10  回复该评论
  • 方案认识统一了,怎样开设劳动技术课程又是围绕教师们的一个重大课题,因为国家教委颁发的劳动技术教育大纲中规定的课程有不少内容不是不能够适用于我们学校就是我们的教师的水平不能够

发表评论:

«    2025年1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文章归档
标签列表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